认识高山症。如何预防?如何治疗?
认识高山症。如何预防?如何治疗?
高山症是许多人在攀登高山或前往高海拔地区时可能遇到的健康问题。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高山症的类型、原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什么是高山症?
- 急性高山症(AMS): 轻症最常见。症状通常会在适应环境后24至72小时内消失。
- 高海拔脑水肿(HACE): 当高山症没有得到缓解,进展为高海拔脑水肿时,会导致脑部积水。高海拔脑水肿很少见,但最为致命,并且可能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危及生命。下降高度是唯一真正的治疗方法。
- 高海拔肺水肿(HAPE): 高海拔肺水肿可能发生在任何海拔超过2500米的任何人身上。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运动员也一样,虽然准备和训练很重要,但并不能保证有保障。缓解高海拔肺水肿的唯一方法是一样是下降高度。
高山症、高山病、高山反应、高原反应,高反,有许多的名称都在称呼急性高山症(AMS)这个因为缺氧导致的症候群,常见于人类在短时间内,从低海拔上升到高海拔处,进而产生的不适应症状。当此缺氧情形影响到大脑时,就是高海拔脑水肿(HACE),而缺氧情形影响到肺脏,就是高海拔肺水肿(HAPE)。每个前往高海拔地区的人 都会面临风险,无论年龄、过去病史、体能状况或之前的高海拔经验如何。
高海拔环境通常指海拔超过1500米的地区。而中高海拔为2000-3500米,其中许多滑雪胜地、名山百岳都会在这个高度。虽然在这些海拔高度之下我们的动脉氧饱和度(SpO2,俗称为血氧)大多保持良好,但在高海拔中,由于大气压力减少,导致空气中氧气分压下降(Low PO2,可以理解为含氧量下降),进而导致轻微的组织缺氧,这在高海拔时很常见。
非常高的海拔指的是海拔3500-5500米。在这个范围内,动脉氧饱和度无法保持,并且在睡眠、运动或生病时会发生极端低氧血症。高海拔脑水肿(HACE)和高海拔肺水肿(HAPE)在这些高度最常见。极端海拔超过5500米;在这个海拔高度以上,人类基本上无法长期适应,而在怎么样 的海拔高度会出现身体状况恶化,取决于每个人实际遇到的情形,一般来说都会建议逐步适应海拔来往高海拔移动。
要特别注意的是,高海拔脑水肿及高海拔肺水肿发生率约1/1000至1/200,却可能在6-12小时内夺走生命。因此高海拔脑水肿与高海拔肺水肿又被称为严重高山症,不可不慎。
玻利维亚La Paz(海拔4000米),此高度的大气氧分压PiO2为86.4 mmHg,海平面的大气氧分压为160 mmHg,也就是说在海拔4000米仅能呼吸平时在平地54%的氧气而已。
谘发高山症的原因
- 先天性心肺血管疾病、肺高压疾病等影响呼吸的疾病。
- 快速爬升:一天内或几天内从平地上到高海拔地区。
- 海拔越高,风险越大:一般来说海拔大于2500米就容易诱 发。
- 体力消耗可能会引发或加剧高山症。
- 过去曾发生过高山症、高海拔肺水肿的人。
- 比较少高海拔暴露的人(较少爬高山的人)。
- 孩童(儿童脑部含水量较高,儿童急性高山症发生率 为成人的1.6倍)。
虽然高海拔2500米以上被认为是诱发热山症的通常阈值,但有些人对较低的大气氧气分压更敏感,并且可能在海拔1500米至2100米发生高山症。此外,体力消耗、劳累等,都会使身体对氧气需求更高,使得对大气氧气分压更敏感,进一步加剧高山症状。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儿童因为生理构造的关系,急性高山症的发生率比成人还高1.6倍,因此会建议两岁以下小朋友最好别在超过海拔2000米以上过夜,而2-10岁小朋友最好别在3000米以上高度过夜,以策安全。
高山症的症狀
- 头痛
- 容易感到疲倦
- 头晕
- 食欲不振
- 失眠,难以入睡,或容易醒来
- 腹泻、拉肚子
- 恶心,有时伴随呕吐。
上述症状特别警觉的,在医学上我们称之为红旗子(Red flag)的症状是,恶心伴随呕吐,因为这暗示着脑压升高,当出现头痛、呕吐、和精神状态和行为的改变,都要特别警觉是不是出现高海拔脑水肿(HACE)。
以上症状因人而异,不一定全部症状都会发生。可能轻微或严重。高山症状通常在第一天最严重,特别是入夜之后,发生症状时只要不再上升到更高的海拔,通常在一天内就会改善。但在旅行到更高处时,高山症可能会再次出现。即使没有上升到更高海拔,症状有时也会持续数天。一般会建议,如果出现高山症,在症状消失之前(通常在24小时内),就不应该继续升高。在休息期间,避免饮酒和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反之,若有高山症时,爬得更高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在实际案例中,有人在秘鲁搭乘纳兹卡(Nasca)往阿雷奇帕(Arequipa)的夜间巴士后,一下车就觉得自己有点疲倦,走路觉得飘飘的、晕晕的,需要深呼吸才能吸够空气的感觉,也隐隐约约觉得头痛,当了解到阿雷奇帕(Arequipa)海拔有2335米后,就了解到这是因为搭乘夜巴导致睡眠不足,进一步产生的高山症症状。他们当天开始服用丹木斯(Diamox, Acetazolamide)以及当晚有充足的睡眠后,隔天症状就消失了。
另外,在文献中发现到腹泻是常常被忽略的高山症症状之一,常常被当作是吃不干净食物导致的腹泻,但其实是高山症症状之一,有人在海拔5000米的玻利维亚西南部的爱德阿都·阿瓦罗·安第斯国家保护区(Eduardo Avaroa Andean Fauna National)旅行时,半夜发生难以言状,无法控制的拉肚子,才深深体会到原来高山症也是会腹泻。
如何预防高山症
非药物预防
其实不难,只要预留多一点时间让身体适应,将行程拉长,缓慢上升海拔,避免快速从低海拔上升到高海拔,就能逐步适应高海拔的氧气条件,世界多处高海拔住民也都是在此生活,并没有被高山症打倒。但对来自台湾的旅人来说,旅行时间通常很宝贵,但还是尽量在往高海拔处的前一晚,先在中海拔(海拔1500-2500米左右)过夜。
药物预防
谬误纠正
根据在许多旅游社群的调查,有许用用药错误观念,乡野传闻:“预防高山症可以吃威而钢犀利士、喝红景天。”以上有一些谬误需要纠正,威而刚和犀利士是用 来预防与治疗高山肺水肿,不是用 来预防与治疗高山症。
而红景天呢?根据一篇2013年由长庚做的研究,该研究将102人随机分配分配至实验组与对照组,并采取双盲,受试者与实验人员均不知道自己是被分配至哪一 组,在登山前7天和登山期间每天接受800毫克红景天或安慰剂。受试者从海拔250米快速上升到海拔3421米,当出现任一高山症症状即视为有高山症。其结果为在102名受试者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急性高山症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结论:红景天对于预防高山症没有帮助。
正确用药
以下三种为医学实证有效的药物
- 丹木斯(Diamox, Acetazolamide),常见剂型为250mg/tab。
Acetazolamide是一种缓慢释型钙离子阻断剂利尿剂,常用 于青光眼的治疗,是预防/治疗高山症的一线用药。它的几转为藉由排除碳酸氢根的作用而使人体呈轻微的代 谢性酸血症,可刺激呼吸中枢增强换气,配合在高海拔地区时伴 随着呼吸会变快的生理反应进一步使血氧提高。再来就是此药 物透过利尿的性质减少脑脊髓液的产生以及将全身的水份排出 增加,使高山症的症狀减轻。另外,此药物也可以治疗高山症 导致的失眠。
- 使用方法:125mg一天两次口服,也就是250mg的錠劑剝半,一次半顆吃,在高度上升前日开始服用,一直用到上升到稳定高度(不再上升)后二至五天,如无不适即可停药。一天两次中的第二次可以在睡前使用来预防/治疗高山症失眠。而一般平常在使用的BZD (benzodiazepams) 类安眠药,因会有呼吸抑制的副作用,不 适合在高山使用。
- 副作用:主要的副作用如在舌尖、手指(脚趾)尖会有针刺感,或是味觉改变,一陣一陣的,通常这种麻感只 会短暫出现个几秒钟便 会消失,这些不适感会在停药后消失。
- 禁忌症:怀孕及授乳的妇 女不可使用。此外,由于此药结构类似磺胺类药物,因此有磺胺类药物过敏、蚕豆症患者不可以使用。
我能自己开立处方笺买药,所以我直接买一罐回来
- Nifedipine(商品名Adalat),常见剂型为5mg/cap
Nifedipine为一种速效型降血压药,是钙离子阻断剂的一种,以前在医院值班的时候很常开这颗药来帮病人降血压。医学实证它可以预防及改善高海拔肺水肿(HAPE)的症 状。其机转为透过血管扩张以降低肺小动脉及肺动脉的血压。但这颗药的潜在副作用很大,因为其降血压效果太好,可能导致低血压,或是提高中风的风险,所以预防性的投药仅限于曾有高海拔肺水肿病史的登山者。此外,Nifedipine对高山症以及高山脑水肿的预防及治疗没有任何效果。
- 类固醇Dexamethasone,常见剂型为0.5mg/tab
Dexamethasone或其他种类之类固醇可用 于预防及治疗高海拔脑水肿(HACE),以及治疗急性高山症(AMS)。可单独使用或合併丹木斯(Diamox, Acetazolamide)使用,其作用机转不明,但类固醇有美国仙丹之名也不是假话,在医院工作也是很常使用的药物。
- 使用方法
急性高山症(AMS):每次4mg共两次,间隔6小时;高海拔脑水肿(HACE):第一次8mg,然后每6小时4mg。
使用类固醇需要小心的是,Dexamethasone在停药后会有反 弹现象,必须缓步降低剂量(Tapper dosage)才能停药。正在使用类固醇时即使没有症狀也不能上升海拔,因为 它会掩藏急性高山症(AMS)的症狀。
且此药对高海拔肺水肿(HAPE)无效,且由于副作用可能很大,因此做为预防用药仅限于曾有高海拔脑水肿(HACE)病史的人。 - 副作用
短期使用常见的副作用主要为浮肿、血压及血糖上升(尤其是原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人)。若合併非类固醇类消炎药(NSAIDs)使用,则易发生肠胃道出血。 - 禁忌症
糖尿病患者
应对高山症的行程规划以及用药经验
有人这次来南美洲,因为旅行时间长,所以是花了较长的时间来爬升海拔来适应高山症,从接近海平面的纳兹卡(Nasca)搭夜巴到2335米的阿雷奇帕(Arequipa)待了了两个晚上后,再搭飞机到海拔3399米的库斯科(Cusco),在库斯科与圣谷区域待了一周再前往海拔4000米以上的玻利维亚,最后是待了四天三夜玻利维亚西南部的爱德阿都·阿瓦罗·安第斯国家保护区(Eduardo Avaroa Andean Fauna National),看自己的iPhone指南针App显示有到海拔5000米以上。
准备的药物:丹木斯(Diamox, 250mg/tab)、类固醇(Dexamethasone, 0.5mg/tab)
在药物上就使用丹木斯(Diamox, 250mg/tab),剥一半分早晚吃,早餐饭后与睡前,本 来一 开始嫌麻 烦一天一次,一次吃一 颗,结果被那个手脚末梢麻痛的副作用弄到受不了,以及晚上有高山症失眠,改成标准服用方法之后失眠也改善了,手 脚末梢麻痛的症狀也变轻。
而类固醇是带0.5mg剂型的,有高山症强烈不适感才吃,像是出现头痛的时候才吃,但使用剂量很低,一天分两次,一次吃两颗,吃个三天才会停药,但针对头痛其实只有一两 次用到而已。让人深深感到类固醇是神要的是,在抵达海拔5000米的高原时,当天半夜肚子絞痛,坐在马桶上再起不能,后来是靠著吃类固醇才把高山症压下来,果真神药。
谨慎对待高山症
以上简单介绍了在目前医学实证上,临床上会开立给病人治疗与预防的高山症用 药,其中最 为常见的是丹木斯(Diamox, 250mg/tab),旅游医学门诊的医师通常也愿意开立,而类固醇则需要跟旅游医学门诊的家医科医师详加讨论,通常医生会因为副作用的关系,担心遭到滥用,所以会比较不愿意开立,因为坊间有太多来路不明的药物都会混杂类固醇在里头,导致滥用问题。
然而当真的遇到高山症,且根据症状评估高度怀疑是高海拔脑水肿(HACE)或高海拔肺水肿(HAPE)的情形时,最佳治疗就是下降海拔、下降海拔、下降海拔,很重要所以要说三次。
为什么 要下降海拔,而不是吸氧气呢?民众常常会有一个错误的处理方法是找氧气瓶来给氧,但身处于高海拔,因为所处环境的大气压力不够,就算是拿纯氧来吸,会因为大 气氧分压不够的关系,这些氧气依旧无法进到肺脏给全身心血管供 应,除非你所在的救伤单位有俗称为铁肺的加压舱才能真正治疗高山症重症。
总结
本文深入浅出地整理了高山症的原因、常见症状、如何预防、如何治疗,也破解了一些坊间的迷思以及谬误,并分享了在高海拔地区的高山症经验、自行使用药物治疗经验,希望能让更多旅人认识了解高山症。也列出引用的资料来源,有兴趣的人也可以点击链接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