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双世界遗产”之城:沧州的历史文化与自然之美
探秘“双世界遗产”之城:沧州的历史文化与自然之美
2024年7月,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候鸟栖息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组成部分,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纳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河北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至此,沧州成为全国首个同时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的城市。
世界自然遗产:南大港候鸟栖息地
南大港湿地位于沧州南大港产业园区的东北部,是重要的鸟类迁徙驿站和繁殖地。这里天蓝水碧苇绿,鱼儿畅游浅底,鸟儿欢快嬉戏,几声清脆鸣唱,更显静谧。湿地保护部门通过采取围堤清理、水系连通、大面积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措施,改善提升鸟类栖息、繁衍生态环境。同时,积极探索“智慧保护”机制,建设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一体化平台,形成“AI智能监控+人工精细管护”双轨制模式,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监测。
目前,南大港湿地内鸟种类已达271种,其中包括丹顶鹤、东方白鹳等16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以及大天鹅、灰鹤等5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今年7月,南大港候鸟栖息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组成部分,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纳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河北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沧州是京杭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京杭大运河由南至北流经沧州8个县(市、区),并穿主城区而过,绵延216公里,约占京杭大运河八分之一,以河湾形态美、河道原真性原生态而著称。近年来,沧州市统筹做好保护、传承、利用文章,扎实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强生态修复保护,提升生态环境水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沧州主城区园博园、大运河非遗展示馆、南川楼文化街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先后落成,一系列文化、旅游、体育活动在运河两岸成功举办,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今年“五一”假期,沧州在全国受到游客追捧的小众旅游目的地城市中排名第六。京杭大运河已成为沧州最具魅力的生态名片和文化印记,流动的大运河文化焕发出璀璨光彩。
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
沧州始建于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是一座拥有1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在历史长河中,沧州共出过8名状元、666名进士,涌现出战国神医扁鹊、元曲大家马致远、《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晓岚、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当代著名作家王蒙等一批名人志士。一代儒宗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从沧州传播到海内外。铁狮子是世界上现存建造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铸铁制品。
沧州素有“五乡一淀”之称,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杂技之乡、金丝小枣之乡、鸭梨之乡、铸造之乡,境内有华北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沧州博物馆展示了这座城市1500余年的历史变迁,而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则呈现了大运河流域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8个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
自然景观与人文魅力的完美融合
除了世界遗产,沧州还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渤海湾的波涛汹涌与大运河的涓涓细流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水乡画卷。南大港湿地的自然风光与城市景观和谐统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沧州的美食文化同样令人难忘,从沧州大饼到火锅鸡,再到新鲜的海鲜,每一道美食都凝聚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味道。
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沧州正以其独特的文化和自然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无论是探寻历史文化,还是欣赏自然风光,沧州都能满足你的期待。这座“双世界遗产”之城,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向世界展示着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