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小商品市场:全球经济的晴雨表
义乌小商品市场:全球经济的晴雨表
2024年,义乌小商品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83.4%的经营户销售额持平或增长,体育娱乐用品、护理及美容用品等品类表现亮眼,中东地区成为最大出口目的地。这份成绩单不仅反映了义乌市场的繁荣,更折射出全球经济的最新动向。
义乌指数:全球贸易的“晴雨表”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市场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全球贸易走势。义乌指数通过监测汇率、海运运价、客流与询单量等指标,为全球贸易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体系。
汇率变化是影响义乌市场的重要因素。义乌市场的主要出口国遍布各大洲,包括欧洲、北美洲、非洲、东南亚、南美洲和中东等地。2024年9月,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在7.07元左右,欧元对人民币汇率在7.75元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降息对全球货币市场产生了连锁反应,而人民币相对强势,对欧元汇率上调。
海运运价的变化也反映了全球贸易的冷暖。2024年9月,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NCFI)平均值为1763.9点,环比下跌26.0%,但同比上涨172.5%。其中,宁波-美东航线价格下跌至8693美元/FEU,宁波-美西航线价格下跌至6816.2美元/FEU,宁波-欧洲航线价格下跌至5074.4美元/FEU。尽管航运价格出现持续下降态势,但目前仍处于相对高位。
客流与询单量的变化则直接反映了全球采购需求。2024年12月,义乌市场经营户的到店客流量总体表现较为稳定,50.2%的经营户到店客流量持平或上涨。线上线下询单量总体表现平稳,60.4%的经营户询单量有所增加或保持持平。特别是体育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等行业表现突出,询单量增长明显。
转型升级:从“世界超市”到“创新高地”
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贸易摩擦的挑战,义乌市场正在通过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实现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成为义乌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于2020年揭牌成立,结合义乌产业特色和复旦学科优势,设置新材料新器件新装备高精尖缺制造中心、生物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中心、“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中心四个科研平台。研究院的科研人员为义乌非遗红糖设计了“机器代人”的产业升级方案,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数字化转型。
品牌建设也成为义乌企业的共识。星宝伞业创始人张吉英通过打造“个人IP”,在每把伞上印制自己的简笔肖像画,成功将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星宝伞业自主设计的产品超3000种,拥有专利和版权1000余件,公司日均卖出7000多把伞。
数字化转型也在义乌市场深入推进。义乌欧驰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名洋表示,通过集拼,他们的商品从义乌到美国运费最低可做到3元/公斤,成本仅是空运的十分之一。浙江洛克兄弟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吴亭萱透露,公司的商品90%在义乌完成集货后再出口。
全球布局:新兴市场的“开拓者”
义乌市场的成功离不开其对全球市场的精准布局。2024年,义乌市进出口总值达6689.3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出口5889.6亿元,同比增长17.7%;进口799.7亿元,同比增长22.2%。这些数据背后,是义乌对全球市场的深度开拓。
从市场结构来看,义乌的出口目的地以新兴市场为主。2024年,义乌对非洲、拉丁美洲和东盟分别进出口1220.9亿元、1116.7亿元和64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4%、24.4%和26.2%。对沙特阿拉伯、韩国分别进出口164.6亿元、106.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5%、19.0%。同期,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4133.4亿元,同比增长18.2%,占同期义乌进出口总值的61.8%。
产品结构方面,劳密产品和机电产品成为义乌出口的主力。2024年,义乌劳密产品出口2466.8亿元,同比增长21.6%,占全市出口总值的41.9%;机电产品出口2150.6亿元,同比增长15.1%,占义乌市出口总值的36.5%。
值得一提的是,义乌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为全球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2024年,义乌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4717.6亿元,同比增长21.5%,占义乌市出口总值的80.1%,对义乌市出口贡献率为94.3%。这种贸易方式与外贸订单的碎片化趋势高度匹配,不仅适应了跨境电商和直播等新业态的发展,也满足了全球消费者对高性价比中国商品的需求。
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如今,义乌不仅是中国制造的展示窗口,更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晴雨表。在全球经济不确定的背景下,义乌市场的稳健发展,不仅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也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