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虚拟货币“挖矿”?更像是跳进了“坑”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虚拟货币“挖矿”?更像是跳进了“坑”里!

引用
1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n/fund/jjgdxw/2024-03-19/detail-inanvpws4537471.d.html?from=wap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借“区块链”之名,行虚拟货币非法集资之实,其中,“挖矿”是一种虚拟货币的获取方式,看似诱人的“挖矿”机会,实际上却隐藏着风险!这背后的风险到底有多大?我们该如何防范虚拟货币“挖矿”陷阱呢?

什么是虚拟货币“挖矿”?

虚拟货币即加密数字货币,比如比特币、以太币、泰达币等,具有非货币当局发行、使用加密技术及分布式账户或类似技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等主要特点。在我国,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应且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虚拟货币“挖矿”活动指通过专用“矿机”计算生产虚拟货币的过程。因为其工作原理与开采矿物很相似,因而得名“挖矿”,勘探者也被称为“矿工”,矿工们利用计算机执行海量运算,以期获得虚拟货币奖励。

具体来看,“挖矿”行为可以分为主动“挖矿”和被动“挖矿”。

主动“挖矿”是指个人或团体通过在专业机器或普通电脑安装“挖矿”软件、超频工具等,主动进行“挖矿”的行为。

被动“挖矿”是指攻击者通过各种手段将“挖矿”程序植入受害者的计算机中,在受害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其计算机的算力进行“挖矿”,从而获取利益,这类非法植入用户计算机的“挖矿”程序就是“挖矿”病毒。

了解了虚拟货币“挖矿”的基本概念后,不难发现,这一行为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害。

虚拟货币“挖矿”有哪些危害?

01
过度消耗能源,碳排放量大

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对国民经济贡献度低,对产业发展、科技进步等带动作用有限,加之虚拟货币生产、交易环节衍生的风险越发突出,其盲目无序发展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节能减排带来不利影响。

02
扰乱金融秩序,或衍生刑事风险

虚拟货币“挖矿”将扰乱我国正常金融秩序,催生违法犯罪活动,参与虚拟货币“挖矿”活动或衍生相关刑事风险,比如:

①以“挖矿”或者“矿机”的概念,不断发展层级下线,组织实施传销活动犯罪;

②打着投资“挖矿”、虚拟货币等旗号,以高额回报或保本付息为诱饵,实施非法集资犯罪活动;

③采取黑客手段,盗窃他人虚拟货币密钥;

④利用投资者的信息盲点,收割一定“韭菜”后关停平台,对投资者财产权益造成损失等。

03
造成数据泄露等,威胁网络安全

个人电脑或服务器被“挖矿”程序控制,造成数据泄露或感染病毒,容易引发网络安全问题。根据国内杀毒软件公司最新发布的报告,2023年我国网络病毒感染次数有所下降,但挖矿病毒仍是严重影响网络安全的威胁之一。

虚拟货币“挖矿”违规吗?

面对虚拟货币“挖矿”带来的诸多危害,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连续出台多项政策,对虚拟货币“挖矿”活动进行整治和淘汰。

2021年9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加强虚拟货币“挖矿”上下游全产业链监管,严禁新增项目,加快存量项目有序退出。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2021年12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淘汰类“一、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十八)其他”中增加第7项,内容为“虚拟货币‘挖矿’活动”。

此外,虚拟货币“挖矿”活动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远离虚拟货币“挖矿”陷阱

在我国,任何“挖矿”行为都是被禁止的,主动“挖矿”、被动“挖矿”都是违规行为,拒绝“挖矿”,人人有责。那么,具体如何防范虚拟货币“挖矿”?

01
必须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切勿抱有侥幸心理,坚决不参与任何主动“挖矿”活动。远离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

02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对于个人上网终端,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因感染病毒而被动参与“挖矿”。

03
广大群众应积极参与监督举报工作。一旦发现以任何形式进行的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向虚拟货币“挖矿”活动提供场所、设备、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以及提供用电线路改造、机器维修、存储等服务等违规行为,都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