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为什么还没有诞生“赛博朋克”
中国科幻,为什么还没有诞生“赛博朋克”
"中国科幻为什么没有诞生赛博朋克?"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成立。事实上,中国已经有多部正统的赛博朋克科幻小说,如《赛博英雄传》《倾覆之塔》以及《道诡异仙》作者的新作《故障乌托邦》。然而,这些作品并未像《三体》那样获得广泛的知名度。本文将深入探讨赛博朋克的定义、发展历史及其在中国科幻创作中的现状与挑战。
高科技,低生活?到底什么是“赛博朋克”
如果要通过影视作品理解赛博朋克,最经典的莫过于被誉为"赛博朋克圣经"的电影《银翼杀手》。这部电影的原著是菲利普·K·迪克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但原著的风格更接近硬汉侦探小说,结合了仿生人身份认同的哲学命题。
《银翼杀手》之所以成为赛博朋克的标志性作品,主要是因为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在电影美学上的创新。虽然原著中并没有网络黑客等元素,但电影通过独特的视觉风格,奠定了赛博朋克科幻电影的美学基础,其影响力堪比《2001太空漫游》之于太空科幻电影。
而《黑客帝国》则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它汲取了《神经漫游者》的原著精髓,同时融入了日本《攻壳机动队》等作品的元素。虽然其设定完全脱离现实世界,更偏向于哲学命题式的探讨,但其独特性不容忽视。除此之外,还有《头号玩家》等作品。
在东方赛博朋克作品中,日本的漫画《铳梦》、动画《阿基拉》和《攻壳机动队》最具代表性。其中,《攻壳机动队》尤为全面地展现了赛博朋克的各种元素,从人文、宗教到经济、政治和技术等各个方面都有涉及。
《攻壳机动队》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日本"统治型经济社会"的还原。与西方赛博朋克中大公司取代政府管理社会职能不同,《攻壳》的世界观中,日本政府仍然占据重要地位。这种设定不仅体现了作品的魅力,也反映了不同国家在信息化时代下的政府管理模式差异。
到底什么是赛博朋克?你认为是,它就是
赛博朋克的范围其实很宽广,没有必要把它给定死。就像上面的说法,也可以反着来理解。《攻壳机动队》是赛博朋克吗?我总觉得《攻壳机动队》的内核和很多人所谓的赛博朋克不一样,赛博朋克的定义需要从不同角度来看。
社会秩序上赛博朋克强调高科技但是低生活,与技术乐观主义不同,认为技术反而会加大对普通人的压迫乃至于彻底泯灭普通人的人性。
美术风格上,就是2077那一套霓虹未来都市加义体改造那一套。
核心设定上,往往会有所谓“赛博空间”的存在,比如虚拟现实,结合上脑机接口甚至于把大脑上传到网络。等等等等这些方面,但是赛博朋克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幻概念,它也是逐渐发展的,所以一些早期的作品可能并不能满足我们现在看来的赛博朋克的所有条件,但是因为其历史地位和对于赛博朋克这一流派的影响,后来被划归到赛博朋克里来。
从欧美赛博朋克运动中的那些作品的主要模式来看,《攻壳机动队》确实没有那么标准。 最大的不同就是世界观的背景和发展阶段完全不一致。当时的赛博朋克作品,一般都是设定在国家和民族概念逐渐消亡,巨型公司企业取代政府的位置和作用。
《攻壳机动队》开篇第一句话就直接表明不是这样的设定:“企业网络覆盖星球、电子光束穿梭奔驰,国家与民族却仍未被资讯化到消解殆尽的近未来”。这是从最早的漫画就确立的不同于其他赛博朋克的基础设定。
在后来的几次动画化中,尤其TV版的《攻壳机动队SAC系列》,所探讨的议题都在过去八九十年代的赛博朋克作品中没怎么出现过,更少有被作为主题深入。某种程度上,攻壳当时的出现就像是给赛博朋克这个类型注入一种新的可能。
所以,如果对比攻壳机动队和80年代的《神经漫游者》,以及根据80年代赛博朋克桌游设定改编的《赛博朋克2077》,会发现在世界观设定和许多主题上,有很大不同。 只不过因为它也已经随着时间成为经典,于是到了现在,它本身也被列入众多赛博朋克代表作中的一员。
包括后来的《黑客帝国》系列也是,至今对它的类型仍有争议,有觉得它也是赛博朋克代表作了,也有认为黑客帝国和其他赛博朋克作品差别过大,不能分类进去。
中国科幻,为什么还没有“赛博朋克”?
赛博朋克比较悲哀的一点在于,现在这个世界越来越赛博。巨型科技公司,国家对立下的压抑,还有什么算法,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疫情时期的压抑和过后的经济下行等等等。
但问题是,这个世界越来越赛博,但是赛博朋克能写的都写得差不多了。甚至当初《赛博朋克2077》大火的时候,有很多人批评其实这个游戏虽然让赛博朋克大火,但主要问题是它反而没有什么哲学追求,只剩下赛博朋克符号化的美术,机械体,黑客和网络空间那些元素。
你说它对于赛博朋克有什么创新,很明显是没有的,就像《攻壳》相对于西方《银翼杀手》,再到《黑客帝国》相对于之前科幻作品一样,它美术上面,还有商业上面肯定是成功的,但挖掘上面只能说不功不过。
观众的批判没什么问题,正是因为科幻作品有时代的局限性,所以在新时代的观众看来老作品才站不住脚。何况就像拿老作品翻拍出新电影,那更相当于拿旧时代水平的设定去给新时代的观众看,受到差评更是理所当然的了,否定这些批评实质上就是在否定科幻作品的时代局限性了。
比如说历史终结论,在现在的科幻迷看来太扯了,人类才发展了几千年就发展到最终社会形态了?但是当时西方的大众确实相信这种论点,当他们看到《星球大战》里银河共和国和银河帝国的概念时是完全能接受的,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制度就是文明的最终制度了。
所以,一个银河规模的文明也是这种制度也是合理的,但是咱们的观众去看一定会觉得到处都是违和感。 不过话说回来了,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科幻,相比英文的science fiction,中文的“科学幻想”更能体现这个文学领域的醍醐味。
你既可以享受它“科学”的部分,也可以去享受它“幻想”的部分。
至于中国赛博朋克嘛,目前最大问题就是这个题材有些那啥,不敢谈现实,又不敢面对。《赛博英雄传》作者的笔力完全不够支撑他的想法,至于把传统仙侠和未来科技结合起来就更不伦不类了。
我国能够接触到赛博朋克并对其产生兴趣的受众,其实很难有欧美底层民众那样对高科技,社会福利降低,跨国公司垄断,毒品泛滥等等之类的恐惧,我国真正贫困的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们压根接触不到赛博朋克,而能接触到赛博朋克小说游戏还能花钱体验的人,实质上不在它的受众内了。
哪怕里面有凭借兴趣,或者其他因素做出的尝试大多也是照猫画虎,而《赛博英雄传》能获得还不错的成绩感觉更像是依托了这部分人,就像排行榜里一定会有几本海贼王,几本漫威,几本口袋妖怪一样。
它能占据原有的市场,但是想让它吸引本身没有这方面兴趣的人来阅读,我觉得不太可能,这里面有主观也有刚刚讲的客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