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重庆冬笋坝遗址出土2200年前竹编织制品,揭秘巴人生活与丧葬文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重庆冬笋坝遗址出土2200年前竹编织制品,揭秘巴人生活与丧葬文化

引用
光明网
8
来源
1.
https://difang.gmw.cn/2024-12/25/content_37759169.htm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9324922302974337
3.
https://art.icity.ly/events/g2hg6be
4.
http://www.jpchinapress.com/static/content/SS/2024-12-25/1321447275452980151.html
5.
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25011355-1.htm
6.
https://hk.trip.com/events/3299906-2025-02-chongqing-collection/
7.
https://hk.trip.com/events/2145053-2024-12-chongqing-collection/
8.
http://m.yizuren.com/yistudy/yxyjjx/47049.html

2024年12月24日,一场特殊的展览在重庆巴人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的主角是一件距今2200多年的巴文化竹编织制品——战国竹笥,这是重庆地区首次发现保存如此完整的古代竹制品。

这件竹笥出土于冬笋坝遗址M88船棺葬里的铜釜甑内底,直径残长约12厘米、残高3厘米,纵面显微观察显示其纤维僵直、导管清晰、结节清楚。更令人惊叹的是,虽然历经数千年时光,但竹纹仍清晰可见。

竹笥得以完整保存,得益于多重有利条件:冬笋坝遗址优质的埋藏环境,特别是黄黏土的高密闭性,既延缓了有机质文物的氧化腐朽,又保证了适宜的湿度不会造成有机文物干缩或翘曲。此外,竹制品发现于出土青铜釜甑内底部,致密土壤的叠压达到隔绝氧气的效果,竹制品紧贴的青铜器对微生物滋生有一定的抑制效应。

竹笥的发现不仅展示了古人的编制工艺,更为研究当时的丧葬礼仪提供了重要线索。在巴文化中,竹编工艺不仅应用于日常生活,还广泛用于丧葬仪式。竹笥的出土,为考古学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巴人的生活业态及丧葬习俗。

冬笋坝遗址是中国最早确认的巴文化遗址,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地处长江北岸的三级阶地。从1954年至2023年,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6次发掘工作,共清理墓葬百余座,出土各类文物上千件。这些文物包括剑、矛、钺等青铜兵器,以及陶罐、陶釜、陶豆、陶甑、陶钵等生活用具,为研究巴人的生活状态、文化情况提供了珍贵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巴人独特的船棺葬习俗。在冬笋坝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多具用整段楠木制成的船棺。这些船棺多是用一整根楠木做成,巴人将楠木的三分之一削掉做成棺盖,并将余下三分之二木头的中部掏空,留个底,做成棺体。这种以舟为葬具的习俗,反映了巴蜀先民傍水而居的生活方式,也体现了他们对死后世界的独特理解。

“巴人·寻踪——纪念冬笋坝遗址考古发掘70周年特展”将持续到2025年3月,对市民免费开放。这场展览不仅是对冬笋坝遗址70年考古历程的回顾,更是对巴文化的集中展示。通过这些珍贵文物,我们得以一窥2000多年前巴人的生活场景,感受那段遥远历史的脉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