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不起眼的“小透明”,杀伤力竟然这么大
海边不起眼的“小透明”,杀伤力竟然这么大
暑期出游,海边是不少人的首选。但在享受清凉的同时,千万要防着点海中的“隐形杀手”——水母。最近,多地发生多起水母伤人事件,从大连到泰国,从韩国到日本,水母蜇伤事件频发,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有毒水母及其防范措施。
多地频发水母伤人事件
大连海滨浴场: 近期,大连夏家河子海滨浴场附近发生多起水母伤人事件。据当地市民反映,仅8月3日和4日两天,就有上百名市民、游客被蜇伤。
泰国普吉岛: 6月28日,中国驻泰国宋卡总领馆发布紧急提醒:近期泰国南部已有3名成年人被毒水母蜇伤,1名儿童接触后死亡。中国游客在普吉岛海域或沙滩进行涉水活动时务必多加小心,不要主动触碰僧帽或其他水母等海洋生物。
韩国东海岸: 今年,韩国多处海域毒水母数量激增。据江原道8月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在东海岸多地海水浴场相继开放的两个多月里,共发生了近500起水母蜇伤人事件。相较于普通水母,在东海岸出没的水母长1~2米、毒性很强,游客被蜇后会出现皮肤红肿和刺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昏迷。
日本和歌山县: 近日,日本和歌山县两处海水浴场发现剧毒僧帽水母,当地已禁止民众下水。
常见有毒水母及其特征
僧帽水母
僧帽水母是一种剧毒水母,通常生活在远海,但有时会被强风和洋流带到海岸附近水域。人被蜇伤后会产生类似触电般的强烈痛感,几分钟后便会全身无力、呼吸困难,甚至有生命危险。海蜇
海蜇虽然通常被作为食材,但其触手上的刺细胞仍具有一定毒性。如果处理不当或在海中直接接触,可能会引起皮肤刺激和疼痛。海月水母
这是一种常见的水母,其刺细胞毒性较低,但对于皮肤敏感的人群来说,仍可能引发轻微刺痛和红肿。霞水母
这类水母的触手上具有较强毒性,接触后会引起明显刺痛、红肿和水疱。我国沿海已发现4种霞水母,分别是白色霞水母、发形霞水母、棕色霞水母和紫色霞水母。
被水母蜇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如被刺伤部位有水母触手残留,先用海水冲洗患部,再戴上手套用镊子等工具将其摘除。一定要用海水冲洗患部,因为自来水或纯净水的浓度与海水不同,渗透压的变化可能会刺激细胞分泌毒素。
如感到疼痛、瘙痒,不要用手抓挠,以免皮肤中的刺细胞分泌新毒素。
用冰袋敷在患部可减轻疼痛感。
若出现严重反应,如呼吸困难、严重肿胀、休克、心脏骤停等,应立即就医。
预防被水母蜇伤的注意事项
选择相对洁净的海水区,不去偏僻水域。
加强个人防护,不可用手直接抓取或捞取海产物。
遇到水母漂游在水面,切勿用手推移。
下雨时,水母更喜欢到海边活动,因此尽量避免雨后前往海里游泳。
每年的7月至9月是水母的活跃期,切勿用手触摸,以免被蜇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