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202路,就是留住大连的根
留住202路,就是留住大连的根
“大连电车之父”陈培凤老先生最近很焦虑。这位为大连有轨电车事业奉献了一生的老人,如今却面临着一个让他寝食难安的问题:大连202路有轨电车线路可能要被拆除了。
“大连电车之父”的传奇人生
陈培凤被誉为“大连电车之父”,这绝非虚名。1951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辆自行制造的1001型有轨电车在大连电车工厂下线,这便是陈培凤的杰作。这辆车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打破了外国对有轨电车制造技术的垄断,更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有能力自己制造有轨电车!
陈培凤的贡献远不止于此。1983年4月1日,大连电车工厂推出了621型有轨电车,这是我国第一台铰接式有轨电车,而陈培凤正是该项目的主持人。这款三转向架六轴设计的有轨电车,载客量可达350人,被市民亲切地称为“一扫光”。
202路有轨电车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202路有轨电车对于大连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它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见证了大连的发展变迁。
202路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83年1月1日,当时大连市交通公司电车工厂将原大连公交201路有轨电车拆分为大连公交201路(沙河口火车站-寺儿沟)和大连公交202路(兴工街-黑石礁)。这条线路见证了大连有轨电车从“万国牌”到“中国造”的转变历程。
202路有轨电车的运营线路从兴工街延伸至小平岛,全长11.7公里,沿途经过多个重要地标和居民区。它不仅是大连市民出行的重要选择,更是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每天,这辆绿色的“长龙”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仿佛在诉说着大连百年来的沧桑巨变。
为什么要留住202路?
近年来,全国多个城市的有轨电车都面临着停运或拆除的命运。珠海、上海等地的有轨电车线路已经停运,云南红河州有轨电车年亏空超过8300万元,甘肃天水市的有轨电车项目更是因年亏空3800余万元而被中央有关部门曝光。
然而,有轨电车的价值真的仅仅在于经济效益吗?北京西郊线的成功案例给了我们启示。这条线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运营,不仅实现了盈利,更成为了城市的一张名片。它告诉我们,有轨电车的价值在于其独特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而不仅仅是经济账。
对于大连来说,202路有轨电车更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见证了大连从一个殖民地城市到现代化大都市的蜕变,承载着几代大连人的记忆和情感。正如陈培凤老先生所说:“有轨电车是大连的‘移动博物馆’,一旦消失,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保护202路,留住城市记忆
面对可能的拆除风险,陈培凤老先生呼吁:一定要留住202路有轨电车!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问题,而是关乎城市文化传承的大事。
我们建议,大连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重新审视202路有轨电车的价值,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可以借鉴北京西郊线的成功经验,通过优化运营模式、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让这条百年老线焕发新的生机。
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202路有轨电车的保护工作。这不仅仅是为了留住一辆车,更是为了留住大连的城市记忆,留住那份独特的城市文化。
留住202路,就是留住大连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