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皤滩古镇:千年文化的守护者
探访皤滩古镇:千年文化的守护者
皤滩古镇,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皤滩乡,距县城约25公里,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商贸古镇。其核心景点是一条长达两公里的龙形古街,街道用鹅卵石铺砌而成,蜿蜒曲折,宛如一条巨龙,展现了独特的风水布局和历史风貌。
千年古镇的历史印记
皤滩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其繁荣期在明清时期。古镇因水路便利而兴起于唐宋时期,凭借永安溪的五溪汇合点成为重要的盐运码头和商埠。随着铁路的开通,古镇逐渐衰落,但其历史遗迹得以完整保留。
古镇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建筑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镇中心的“鸟笼屋”。这种建筑风格以四合院为主,外形犹如一只精致的鸟笼,故得名。鸟笼屋的建筑特点在于其木结构、马头墙和青砖黑瓦的外观,以及内部的雕梁画栋和石雕木刻。
“中华第一灯”的工艺之美
仙居花灯又名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相传其工艺起源于唐朝,故又称唐灯,仙居百姓又称为状元灯,唐太宗李世民曾下诏每年进贡仙居花灯十对,曰:“十全十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各类赛事多次获奖,曾荣获“中国民间艺术品博览会”金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浙江省民间文艺灯彩大赛最高奖“映山红奖”等多项荣誉,素有“中华第一灯”之美誉。
最大的特点:一是针刺,灯面图案均由刀凿针刺成孔,经过透光漏影,形成繁多的花色品种;二是无骨,灯身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纸质灯片折拼粘接而成,通体不用一根骨架,使花灯类别千变万化,造型方法在中国花灯中独树一帜。
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
皤滩古镇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我国古代江南农村古镇文化的典型缩影。古镇在开发过程中注重保护,如“针刺无骨花灯”的手艺仍保留至今。古镇的开发与神仙居景区、氧吧小镇等景点形成联动,成为仙居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的皤滩古镇,不仅是一个充满历史记忆的地方,更是感受传统建筑艺术和民间文化魅力的理想之地。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还是想体验古朴小镇的生活氛围,这里都是值得一游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