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绣侗歌闪耀国际舞台,贵州文化出圈啦!
苗绣侗歌闪耀国际舞台,贵州文化出圈啦!
2024年,贵州民族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苗绣登上米兰时装周,侗歌在莫斯科国际“阿卡贝拉”音乐节斩获第三名,这些古老的艺术形式正在以全新的方式展现其独特魅力。
独特的艺术魅力
苗绣是苗族妇女世代相传的刺绣技艺,主要流传于贵州黔南、黔东南等苗族聚居区。其工艺独特,包括双针锁绣、绉绣、辫绣等多种技法。图案设计大量运用变形和夸张手法,蕴含着苗族创世神话和传说,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2006年,苗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歌,又称侗族大歌,是一种无指挥、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艺术。其特点是“众低独高”,必须由三人以上共同演唱。侗歌内容丰富,多表现自然、劳动、爱情等主题,演唱时注重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声音,展现出细腻温婉的风格。这种独特的演唱形式在中外民间音乐中极为罕见,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闪耀国际舞台
近年来,贵州民族文化频频登上国际舞台。在2024春夏米兰时装周上,《中国苗·艺术展》惊艳亮相,向世界展示了苗绣的独特魅力。同年,贵州黎平县侗族大歌合唱团在莫斯科国际“阿卡贝拉”音乐节上,从145个表演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2023年,非遗苗绣传承品牌古阿新亮相伦敦时装周,与多个国际知名品牌同台展示。其精美的刺绣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赢得了国际时尚界的广泛赞誉。而侗歌队则通过微博发布演出消息,在北京胡同、酒吧等地进行多场演出,用清亮婉转的歌声打动了无数观众。
文化传承与创新
贵州作为多民族聚居省份,素有“文化千岛”的美誉。为推动民族文化发展,贵州实施四大文化工程,其中就包括大力实施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工程。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建立传习所、培养传承人等方式,不断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目前,贵州已建立724所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支持162家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基地建设。同时,通过实施“千百十”民族工艺人才培养计划和锦绣计划,持续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推动“指尖技艺”转化为特色经济。
在文旅融合方面,贵州不断创新业态,打造非遗工坊、体验空间、研学基地等。西江千户苗寨、三宝侗寨等民族村寨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苗族银饰、水族马尾绣等非遗产品远销海外。据统计,仅榕江县2024年就接待游客832.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8.12亿元。
展望未来
贵州民族文化的发展,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体现了文化自信和民族团结。通过持续的传承与创新,这些古老的艺术形式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贡献着独特的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