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轼笔下的燕子楼:一座承载千年怀旧情感的文化符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轼笔下的燕子楼:一座承载千年怀旧情感的文化符号

引用
腾讯
9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26A011BV00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0%B8%E9%81%87%E4%B9%90%C2%B7%E6%AC%A1%E9%9F%B5%E8%BE%9B%E5%85%8B%E6%B8%85%E5%85%88%E7%94%9F/9766469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832910
4.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769156//
5.
https://www.sohu.com/a/819968373_121124718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A%B7%E4%B9%90%E5%9B%AD%E6%97%A9%E6%9C%9F%E5%BB%BA%E7%AD%91%E7%BE%A4
7.
https://m.qidian.com/ask/qclrhrhkgmi
8.
https://www.qidian.com/ask/qqbjdskgtnjdy
9.
http://www.scgfu.com/ns/index.aspx?id=1915

燕子楼,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沧桑的名楼,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中。据记载,燕子楼是唐代徐州尚书张建封为爱妾关盼盼所建。张建封去世后,关盼盼独守空楼十余年,矢志不渝,最终殉情而亡。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使得燕子楼成为了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建筑,也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苏轼在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担任徐州知州期间,曾多次登临燕子楼,并创作了《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这首词。词中写道: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词的上阕描绘了燕子楼夜景的清幽与静谧。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曲港跳鱼,圆荷泻露,构成了一幅宛如仙境的夜色图。然而,在这美景之中,却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寂寞与荒凉。苏轼用“寂寞无人见”、“黯黯梦云惊断”等句,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哀伤的意境。

下阕则转入对历史的感慨与人生的思考。“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三句,通过燕子楼的今昔对比,抒发了对关盼盼的怀念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感慨。昔日繁华的燕子楼如今已人去楼空,只有燕子依旧年年归来,这不禁让人感叹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三句,更是将这种感慨推向了极致。苏轼认为,无论是古人的欢乐还是今人的怨恨,都不过是梦中之梦,唯有时间才是永恒的见证者。这种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使得整首词的意境得到了升华。

苏轼通过燕子楼这一意象,不仅表达了对关盼盼的同情与怀念,更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对历史的深沉思考。这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使得《永遇乐》这首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也使得燕子楼成为了承载着文人墨客怀旧情感的重要文化符号。

在当今社会,燕子楼虽然已不复存在,但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却永远不会消失。它提醒着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妨偶尔停下脚步,回首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光,感受历史的温度,品味人生的真谛。正如苏轼在词中所说:“古今如梦,何曾梦觉”,或许在对过去的追忆中,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现在,更加从容地面对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