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然博物馆:环保教育新宠儿
北京自然博物馆:环保教育新宠儿
近日,生态环境部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教育体验活动。34个家庭在博物馆内观看4D电影、参观展区、参与互动课程,深入了解自然奥秘,感受生态之美。这场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增长了知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环保的种子。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现为国家自然博物馆)一直致力于环保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博物馆通过创新的展示技术和丰富的教育活动,让环保理念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深入人心。
科技赋能:让环保教育“活”起来
在博物馆的4D影院,一部名为《象之童话》的动画片正在热映。这部由上海科技馆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的科普影片,以西双版纳的“动植物王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与一头小象的雨林冒险故事。影片通过先进的4D技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之中,与小象一起探索自然的奥秘。
除了4D电影,博物馆还引入了AR(增强现实)和MR(混合现实)技术,让静态的标本“活”起来。在展厅里,观众只需戴上特制眼镜,就能看到栩栩如生的动植物3D复原动画。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不仅让知识学习变得更加有趣,也加深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互动课程:打造环保教育“大课堂”
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同样精彩纷呈。以“绿水青山研学营”为代表的研学项目,通过实地考察、互动实验等形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环保知识。在“博物馆奇妙夜”夜宿研学活动中,孩子们可以与父母一起搭帐篷,近距离观察展品,还能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探索户外园区,寻找鸟类与苔藓,感受自然的魅力。
据统计,2024年,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共提供讲解服务6146场次,服务受众近30万人次;举办各类科普活动179场次。这些数据背后,是博物馆在环保教育领域持续深耕的成果。
资源共享:让环保理念传播更广
博物馆不仅服务于本地观众,还积极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全国各地。例如,浙江自然博物院的“海底‘刺客’特展”就曾巡展至四川资阳市博物馆和陕西自然博物馆,让更多观众有机会了解海洋生物的奥秘,树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北京自然博物馆通过不断创新教育方式,让环保理念以更生动、更有趣的方式传播开来。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在心中种下了保护自然、守护地球的种子。未来,这些种子必将生根发芽,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