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周恩来故居:一座见证伟人成长的清代民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周恩来故居:一座见证伟人成长的清代民居

引用
网易
10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B0J254105568K5Y.html
2.
https://www.sohu.com/a/853562035_122231856
3.
https://www.sohu.com/a/807981012_121165083
4.
http://www.zghaq.gov.cn/col/814_747345/art/ff80808165421cbf016555007dfb0830.html
5.
https://www.zeljng.com/zx1/gzdt/202405/t20240521_8271784.shtml
6.
http://61.155.110.226:8181/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N2018050059001259&dbcode=CYFD&dbname=CYFD
7.
https://www.zeljng.com/gc/gcjp/
8.
https://www.yjhpg.com/sxwx/1567.html
9.
http://www.js.gov.cn/art/2024/6/6/art_88959_11264093.html
10.
https://www.zeljng.com/zx1/gzdt/202410/t20241028_8416718.shtml

周恩来故居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西北隅的驸马巷7号,是周恩来总理童年时期生活的地方。这里不仅是伟人的出生地,更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清代建筑,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

01

建筑特色:苏北民居的典范

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老式宅院组成,共有32间半房屋,占地面积达1987.4平方米。东宅院临驸马巷,西宅院临局巷,形成曲折的三进院布局。整个建筑采用清道光年间的青砖灰瓦木结构,古朴典雅,是典型的苏北城市民居风格。

朝东的大门两丈外原有一照壁,照壁后面曾有两棵高大的老榆树,再向前便是文渠。这座老式宅院是周恩来的曾祖父周光勋和二曾祖父周光焘兄弟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以260两白银合买的。东宅是周光勋一家居住,西宅是周光焘一家居住。

02

陈列与展品:历史的见证

故居内陈列着大量珍贵文物,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周恩来总理的生平故事。建国初期周恩来卫士韩福裕出入中南海所用证章、周恩来四伯父30年代所穿锦缎马褂、建国初周恩来散步休息时所用木质方凳等,这些文物不仅展现了周恩来的生活细节,更体现了他简朴的生活作风。

此外,故居还保存了多封书信,如淮安县人委民政科写给周总理的信函、周恩寿写给周恩彦的信函等,这些书信反映了周恩来严于律己、不徇私情的高尚品格。

03

童年记忆:伟人成长的起点

周恩来在淮安度过了12年的童年时光,这段经历对其后来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在故居的读书房里勤奋学习,提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继母和乳母的悉心照料,为他后来形成的道德品格奠定了基础。

1910年春,12岁的周恩来随伯父离家去东北求学,此后便再也没有回过家乡。但这段童年时光,成为了他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04

保护与传承:历史的延续

周恩来故居的保护历程充满了曲折。总理生前曾希望自己的故居被拆除,用于建设工厂或学校。他曾指示:“不要让人去参观;不准动员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房子坏了不准维修。”

但当地政府和人民坚持保留这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1978年9月,经过保护和修缮,故居恢复到周恩来离家去东北时的原貌。1979年3月5日,周恩来故居正式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题写了“周恩来同志故居”的匾额。

如今,周恩来故居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接待国内外瞻仰观众百万人次。这里不仅是人们缅怀总理的重要场所,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05

参观体验:穿越时空的对话

走进周恩来故居,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东宅院有周恩来出生的房间、读书房、继母和乳母住房,西宅院则展示了“周恩来家世、童年与故乡图片画展”、“周恩来外祖父万家字画展”、“开国总理大型图片展”。西宅后院新建的“纪念周恩来书画苑”和“周恩来墨迹碑廊”更是增添了文化气息。

故居大门门匾上,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周恩来故居”五个大字熠熠生辉。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前中央书记胡耀邦题写的“全党楷模”四个大字,彰显着周恩来总理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周恩来故居不仅是总理童年生活的见证,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它向每一位参观者诉说着周恩来总理的光辉人生,激励着后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