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取消95%景区预约制,河头老街探索管理新模式
北京取消95%景区预约制,河头老街探索管理新模式
2024年1月,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霍志静宣布,北京市推动95%景区取消预约制度,这一政策迅速在全国引发广泛关注。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旅游热点城市,北京此举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大便利,也为全国景区管理提供了新的参考模式。
取消预约制:从“抢票”到“随心游”
近年来,景区门票预约制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2023年暑期,“景区预约难”成为社会热议话题。游客反映“机票、酒店都订好了,连年假都请了,没想到门票总也抢不到”,甚至“深夜抢票”成为常态。这种情况下,北京率先取消95%景区的预约制,无疑为游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取消预约制后,游客无需再为抢票而焦虑,可以更加灵活地安排行程。特别是对于老年游客群体,这一变化更为友好。不少老年人不熟悉网络操作,预约制往往成为他们游览的障碍。现在,他们只需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即可直接前往景区参观,大大提升了旅游体验。
此外,取消预约制还有助于消除实名制带来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上海一名旅游爱好者表示,实名预约流程繁琐,存在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的嫌疑,让游客体验感下降。北京等地取消景区预约制,有利于打消游客的诸多疑虑,进而改善游客的旅游体验。
河头老街:特殊景区的管理之道
并非所有景区都适合完全取消预约制。以唐山河头老街为例,该景区在2024年5月起对门票政策进行了调整:
- 门市价调整为98元/人,节假日实行优惠价
- 周五至周日及法定节假日需购票入园,其他时间免费预约
- 特殊人群如1.2米以下儿童、70周岁以上老人等可免费入园
这种灵活的管理方式既保证了景区的有序运营,又满足了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特别是在2024年11月,河头老街实行全月免费开放政策,但每日限流4万人,并要求提前预约。这种“免费+预约+限流”的模式,既体现了景区的公益属性,又有效控制了客流量,防止了资源浪费。
挑战与应对:景区管理的新课题
取消预约制后,如何防止景区“超载”成为新的挑战。北京市文旅局要求各景区落实最大承载量要求,密切监测游客数量,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同时,景区还需加强配套服务,如增设遮阳避雨设施、增加休息座椅和临时厕所等,以提升游客体验。
然而,从根本上解决“预约难”问题,还需要从供需两端发力。一方面,景区应科学评估承载能力,合理设置入园人数上限;另一方面,应优化休假制度,分散旅游高峰期客流。同时,景区还可以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旅游产品等方式,吸引游客错峰出行。
北京取消95%景区预约制的举措,体现了城市管理者对游客需求的重视和对旅游市场发展的信心。这一政策变化,不仅为游客带来了便利,也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如何在开放与管理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保护好景区资源,将是景区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