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希娟回忆:《红色娘子军》拍摄秘辛
祝希娟回忆:《红色娘子军》拍摄秘辛
1960年,我祝希娟还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一名学生。一天,导演谢晋来到学校挑选演员,为他即将拍摄的新片《红色娘子军》选角。我被叫到谢导面前时,他仔细打量了我一番,特别注意到了我的大眼睛。他让我朗诵了一段剧本,然后又让我表演了一个小品。最后,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就是你了,祝希娟,你来演吴琼花。”
艰苦的拍摄环境
1960年的中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物资极度匮乏。我们拍摄《红色娘子军》时,条件非常艰苦。剧组的工作人员和演员们经常吃不饱饭,有时候一天只能吃上一顿稀饭。但是大家都没有怨言,都一心扑在拍摄上。
海南的天气变化无常,我们经常要在烈日下暴晒,或者在暴雨中拍摄。记得有一场戏是在海边拍摄的,当时海风很大,吹得我几乎站不稳。但是谢导要求很高,一定要拍到最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反复拍了很多遍,直到满意为止。
刻画吴琼花:从外到内
为了更好地诠释吴琼花这个角色,我做了很多准备。首先是从外形上接近角色。我特意晒黑了自己的皮肤,让脸上的轮廓更加分明,看起来更有海南女人的感觉。我还剪掉了一头长发,换上了短发,让自己看起来更加干练。
更重要的是,我深入研究了角色的内心世界。吴琼花是一个从奴隶到战士的蜕变过程。她一开始是一个受尽压迫的苦命女子,后来在革命的洗礼下,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战士。为了表现出这种转变,我在表演时特别注重眼神的变化。从最初的无助、愤怒,到后来的坚定、勇敢,我都力求通过眼神来传达。
爱情戏的处理
在《红色娘子军》的剧本中,原本有一段吴琼花和洪常青的爱情戏。但是考虑到当时的环境和观众的接受程度,谢导决定删掉这段戏。虽然有些遗憾,但我理解导演的决定。因为这部电影的主题是革命和斗争,过多的爱情戏可能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电影的成功与影响
《红色娘子军》上映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观众们被吴琼花的故事深深打动,也被我们演员的表演所折服。这部电影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还走出国门,赢得了国际声誉。
对我来说,这部电影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凭借吴琼花这个角色,获得了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女演员奖,成为新中国第一位“百花影后”。这个荣誉对我来说既是鼓励,也是压力。它让我明白,作为演员,不仅要注重外表,更要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才能塑造出真正有血有肉的人物。
《红色娘子军》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了,但它所传递的精神——对自由的渴望、对压迫的反抗、对理想的追求——永远不会过时。每当我想起这部电影,都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