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行政区划变迁:从古至今的那些事儿
扬州行政区划变迁:从古至今的那些事儿
扬州,这座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东部的重要城市。从春秋时期的邗国到秦汉时期的广陵郡,再到隋唐时期的交通枢纽,扬州的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变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从古至今扬州行政区划的演变历程。
古代:从邗国到广陵郡
扬州最早可追溯至《禹贡》中的九州之一。春秋时期,扬州地区先后归属吴国和邗国。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扬州由此发祥。秦朝统一六国后,在此设立会稽郡。西汉时期,汉武帝将全国分为十三刺史部,扬州刺史部由此得名,管辖范围包括今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地。
东汉末年,扬州刺史部改为扬州牧,治所设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三国时期,扬州地区先后归属吴国和魏国。西晋统一后,扬州牧改为扬州刺史,治所迁至建邺(今南京)。东晋时期,为避简文帝郑太后名讳,扬州改称“江州”。南北朝时期,扬州地区多次易主,行政区划频繁变更。
中古:从淮南东路到江苏省
隋炀帝时期,为加强南北交通,开凿了大运河,扬州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唐朝时,扬州是东南重镇,设有淮南道,管辖范围包括今江苏、安徽、浙江北部等地。安史之乱后,扬州成为江淮地区最重要的商业城市,有“扬一益二”之称。
宋朝时,扬州属淮南东路。金灭北宋后,扬州成为宋金对峙的前沿。元朝时期,扬州改称扬州路,属江淮行省。明朝建立后,扬州属南直隶,是江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清朝时,扬州属江苏省,是两淮盐运的中心。
近代:民国时期的扬州
辛亥革命后,扬州成为中华民国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市。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扬州仍属江苏省。抗日战争期间,扬州曾被日本占领。抗战胜利后,扬州恢复为江苏省下辖市。
现代:新中国成立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的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调整。1949年,扬州属苏北行政区。1953年,江苏省重新建立,扬州属江苏省。1983年,扬州实行市管县体制,下辖江都、仪征、高邮、宝应等县市。2001年,扬州进行区划调整,形成现在的1区(邗江区)、2县(宝应、高邮)、3县级市(江都、仪征、邗江)的格局。
扬州从春秋时期的邗国发展至今,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从秦汉时期的广陵郡到隋唐时期的交通枢纽,再到现代的江苏省地级市,扬州的行政区划变迁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如今的扬州,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