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绝望中的那把伞》到图书馆讲座:如何点燃孩子的写作热情
从《绝望中的那把伞》到图书馆讲座:如何点燃孩子的写作热情
在某市的一所小学里,五年级学生苏苏创作了一篇名为《绝望中的那把伞》的作文。这篇作文讲述了一个雨天,苏苏被同学误解,心情低落时,一把意外出现的伞为她带来了温暖和希望。这个看似平凡的故事,却因其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被多位语文老师称赞为“充满灵性”的作品。
苏苏的妈妈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从未刻意要求她多写作文,只是在家里营造了一个书香氛围。每天晚饭后,我们都会一起阅读,讨论书中的故事和人物。渐渐地,苏苏开始主动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写作对她来说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
苏苏的故事并非个例。在某市图书馆近期举办的一场名为《让孩子爱上写作》的专题讲座中,特邀讲师颜老师分享了她的观察:“很多家长问我,怎么才能让孩子喜欢写作?我的回答是:先让孩子爱上阅读。阅读不仅能丰富孩子的词汇量,更重要的是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欲。”
颜老师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亲子共读:每天抽出固定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可以是睡前故事,也可以是周末的阅读时光。关键是要坚持,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创设情境:比如通过角色扮演、编故事接龙等游戏化方式,激发孩子的表达欲。颜老师在讲座中展示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用一个神秘的“故事盒子”,里面装有各种人物、场景和道具的卡片,让孩子随机抽取并编织故事。
鼓励记录:可以是日记、旅行见闻,甚至是漫画形式的记录。重点是让孩子学会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写作素材。
正面反馈:多表扬孩子的创意和努力,而不是过分关注语法错误。颜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护这份纯真。”
利用工具:现在有很多优秀的写作辅助工具,比如一些专门设计的写作App,通过趣味引导激发孩子的表达欲。
除了家庭环境的营造,学校教育也在培养写作兴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颜老师建议教师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 主题式教学:围绕某个主题(如环保、科技)开展跨学科教学,让孩子在探索中寻找写作灵感。
- 同伴互评:组织学生互相点评作文,既能学习他人的优点,又能培养批判性思维。
- 展示平台:为孩子们提供展示作品的机会,比如校报、班级公众号等,让他们感受到成就感。
写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技能,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但只要我们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与鼓励的环境,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之路。正如苏苏在她的作文中写道:“有时候,一把伞不仅是一把伞,它还是希望,是温暖,是人与人之间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