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早六晚十”到奥运金牌:王楚钦/孙颖莎的备战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早六晚十”到奥运金牌:王楚钦/孙颖莎的备战之路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95610573_121921155
2.
https://www.takungpao.com/life/238149/2024/0908/1008714.html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31A06RDO00
4.
https://www.guancha.cn/sports/2024_07_30_743257.shtml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30A0A6KP00
6.
https://m.qidian.com/ask/qenkgiqclrh
7.
https://m.qidian.com/ask/qcliqurgtvx
8.
https://www.sport.gov.cn/n20001280/n20067662/n20067613/c28013381/content.html
9.
https://news.sina.cn/znl/2024-07-31/detail-incfysvp6048035.d.html

2024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中国组合王楚钦/孙颖莎以4-2力克朝鲜组合李正植/金琴英,夺得金牌。这是中国乒乓球队在奥运参赛历史上的首枚混双金牌,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第六金。这枚金牌的背后,是两人长达7年的默契配合,以及奥运前夜的无数个日夜训练。

01

高强度备战:每天“早六晚十”的魔鬼训练

为了备战巴黎奥运会,王楚钦和孙颖莎经历了堪称“魔鬼”的训练计划。在封闭训练期间,他们每天从早上6点开始训练,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这种高强度的训练不仅考验着他们的体能极限,更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力。

“早六晚十”成为了整个奥运周期备战的常规节奏。王楚钦回忆说:“在其他球员早晨出早操前,混双组就已经开始了训练。”这种超乎常人的训练强度,为他们在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2

队内竞争:在挑战中寻找突破

国乒队内竞争机制是他们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即便是连续两次夺得世锦赛金牌的孙颖莎/王楚钦,也必须面对年轻队友的挑战。在备战期间,他们多次在队内比赛中负于年轻组合蒯曼/林诗栋。

“每一次队内比赛的失利,都让我们不断去发现和弥补技战术上的不足。”孙颖莎表示。这种良性的竞争环境,不仅让“莎头组合”不断提升自己,也为国乒培养了更多优秀的混双选手。

03

技术互补:1+1>2的完美配合

王楚钦和孙颖莎的混双组合之所以强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技术上的完美互补。王楚钦的反手和进攻能力出众,而孙颖莎则在变化球和局势控制方面表现出色。两人一左一右的站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自的优势。

“莎头”组合的默契还体现在关键时刻的相互信任。王楚钦曾说:“有时候她看出来我压力大了,或者接不好的时候她会在后面一直鼓励我。”而孙颖莎也表示:“我丢一个球没关系,只要接到台子上,大头就能帮我扛过去。”

04

夺金后的挑战:从巅峰到低谷的思考

然而,就在夺得混双金牌后不久,王楚钦在男单32强赛中2-4不敌世界排名第26的瑞典选手莫雷加德,爆出冷门。这场失利不仅让人质疑他的状态,也让人们开始思考:在高强度的奥运赛程中,如何合理分配体能和精力?

赛后,王楚钦坦言:“换拍确实影响了我的发挥,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态调整不够好。”这场失利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奥运这样的大赛中,即使是世界顶尖选手也需要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

05

未来展望:洛杉矶奥运周期的新征程

尽管在巴黎奥运会上遭遇了一些波折,但王楚钦和孙颖莎的实力毋庸置疑。他们还年轻,王楚钦24岁,孙颖莎23岁,都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冲击更多的荣誉。

“我们还有很多比赛要打,还有很多目标要去实现。”孙颖莎在奥运夺金后表示。随着巴黎奥运会的结束,他们已经开始为下一个奥运周期做准备。在洛杉矶奥运周期,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对黄金搭档将继续为中国乒乓球队创造更多辉煌。

从2017年首次搭档至今,王楚钦和孙颖莎用汗水和努力书写了一段乒乓传奇。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不仅需要天赋,更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和付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看到“莎头组合”继续闪耀在国际赛场,为国争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