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模国赛】最全备赛及参赛指南
【数模国赛】最全备赛及参赛指南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是首批列入"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19项竞赛之一。该竞赛是国内含金量及认可度最高的数学建模类赛事,位列"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第五名。与前四名相比,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获奖门槛更低,更容易速成,是保研、评奖学金、评优的助攻神器。
赛前备赛攻略
团队分工
首先要做的就是与队友商量好分工,在数学建模类赛事中,成员角色分别为建模手、编程手和论文手。三个角色没有优劣之分,能在竞赛中获奖的团队往往每一个队员都身兼数职,在三个方向都能独当一面(只是在自己分工的part更强罢了)。三个角色的主要分工如下:
建模手
擅长分析问题,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能够较好地建立初始的数学模型。负责构建模型,实现数学公式编辑。
要求:
具备良好的数学理论与应用能力,在具体化问题中知道如何根据现有模型进行改进,或者多种模型综合使用;熟悉数学建模中各类问题所对应的数学模型;最好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
编程手
擅长编程,对常用算法的原理和使用非常了解,负责队内的模型计算及编程。
要求:
熟悉 Matlab 或 Python,了解各种常用模型的代码实现;具有代码创新的能力
论文手
擅长论文写作,文笔出色,能够将复杂的模型写成既高级又通俗易懂的文章。负责队内整篇论文的书写和叙述。
要求:
熟练使用论文排版工具(例如 Word 或 latex);
熟悉数学建模论文的结构、重点和各部分的撰写技巧;
大量阅读优秀论文,做好笔记与备注,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具备优秀的语言能力、逻辑组织能力和团队沟通能力。
模型学习
在正式比赛开始前,尽量完成对常用模型的学习,并归纳形成对应的文档和代码。常见模型如下:
赛题选择
为了节约时间,一般建议在赛前就完成好赛题的选择,并大量阅读对应的优秀论文,做到心中有数。
本科组可以选择A、B或C中的任意一道;专科组则可以选择A、B、C、D或E题中任选一道。
A题通常偏向物理/工程类,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常常有着确定的标准答案。非相关专业的参赛者不建议选择该题。解答A题通常需要根据物理定理使用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模型。特别是在涉及热力学等物理题时,常常需要先建立一个较为简陋的模型,然后根据题目中的要求逐步改进。
B题由于近两年的改革,题型较为不定。2019年的题目属于物理类,而2020年的题目则是属于运筹优化类。
C题通常偏向经管/运筹/统计/数据分析类,赛题相对较为开放且易于理解。运筹优化类问题一般并不要求严格的最优解,只要结果合理即可。此外,数据往往需要参赛者自行寻找。
赛中安排
小荟征集了多位老师多年的辅导经验,得出了一份时间表给同学们参考,大家比赛过程中可以对照着推进自己的进度噢~
9月5日
晚上:
团队初步选择题目,并进行讨论。最终确定选题。集体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和资料,为后续的模型建立和数据处理做准备。
9月6日
上午:
数据预处理和初步模型框架设计。数据可视化完成,讨论结果并撰写背景和方法部分。
下午:
完成第一个小题的模型建立和初步测试。讨论第一个小题的模型结果,并开始撰写模型描述和初步结果。开始第二个小题的模型建立和数据处理。
晚上:
完成第二个小题的数据可视化和结果讨论。完成第二个小题的模型验证,并撰写分析和结果。
9月7日
上午:
第三个小题的数据可视化完成,讨论结果。完成第三个小题的模型建立,进行验证和调整。论文写手根据第三小题的结果开始撰写相关部分。
下午:
团队进行所有模型的总体评估,确保模型间的连贯性和合理性。
晚上:
完成论文的最终部分,进行润色和格式调整。
9月8日
上午:
进行最终论文审阅和校对,确保无遗漏的细节和错误。进行最后的格式调整,检查论文的每个要求是否满足。
下午:
进行最后检查,确认所有文件都已正确格式化并命名,然后提交。
论文格式规范
纸质版论文格式规范
第一条论文用白色A4纸打印(单面、双面均可);上下左右各留出至少2.5厘米的页边距;从左侧装订。
第二条论文第一页为承诺书,第二页为编号专用页,具体内容见本规范第三、第四页。
第三条论文第三页为摘要专用页。摘要内容(含标题和关键词,无需翻译成英文)不能超过一页;论文从此页开始编写页码,页码位于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号。
第四条论文从第四页开始是正文内容(不要目录,尽量控制在20页以内);正文之后是论文附录(页数不限),附录内容必须打印并与正文装订在一起提交。
第五条论文附录内容应包括支撑材料的文件列表,建模所用到的全部完整、可运行的源程序代码(含EXCEL、SPSS等软件的交互命令)等。如果缺少必要的源程序、程序不能运行或运行结果与论文不符,都可能会被取消评奖资格。如果确实没有用到程序,应在论文附录中明确说明“本论文没有用到程序”。
第六条论文摘要专用页、正文和附录中任何地方都不能有显示参赛者身份和所在学校及赛区的信息。
第七条所有引用他人或公开资料(包括网上资料)的成果必须按照科技论文的规范列出参考文献,并在正文引用处予以标注。
第八条本规范中未作规定的,如论文的字号、字体、行距、颜色等不做统一要求。在不违反本规范的前提下,各赛区可以对论文做相应的要求。
电子版论文格式规范
第九条参赛队应按照《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报名和参赛须知》的要求提交参赛论文和支撑材料两个电子文件。
第十条参赛论文电子版内容必须与纸质版内容及格式(包括附录)完全一致;必须是一个单独的文件,文件格式为PDF或者Word格式之一(建议使用PDF格式);文件大小不超过20MB。注意参赛论文电子版文件不要压缩,承诺书和编号专用页不要放在电子版论文中,即电子版论文的第一页必须为摘要专用页。
第十一条支撑材料内容包括用于支撑模型、结果、结论的所有必要材料,至少应包含建模所用到的所有可运行源程序、自主查阅使用的数据资料(赛题中提供的原始数据除外)、较大篇幅中间结果的图表等。将所有支撑材料文件使用WinRAR软件压缩在一个文件中(后缀为RAR或ZIP,大小不超过20MB)。支撑材料的文件列表应放入论文附录;如果确实没有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可以不提供支撑材料文件,并在论文附录中注明“本论文没有支撑材料”。如果支撑材料文件与论文内容不相符,该论文可能会被取消评奖资格。注意竞赛的承诺书和编号专用页不要放在支撑材料中,所有文件中不能有显示参赛者身份和所在学校及赛区的信息。
提交时间点
竞赛时间:9月5日(周四)18时 至 9月8日(周日)20时。
建议各位同学不要在最后的时刻提交论文,避免忙中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