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来袭!你的饭碗还稳吗?
生成式AI来袭!你的饭碗还稳吗?
AI来袭:2030年或将取代50%职业
随着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最新预测,到2030年至2060年间,将有50%的现有职业被AI取代,中点为2045年。这一预测比之前的估计提前了大约十年,意味着我们正站在一场重大变革的风口浪尖。
谁将被取代?谁将受益?
高风险职业:重复性工作首当其冲
首当其冲的是那些重复性高、标准化程度高的工作。普华永道的研究显示,到2030年,全球范围内20%-25%的制造业低技能岗位将被AI和自动化技术取代。在美国,这一数字预计将超过3600万个工作岗位。
零售业和客服行业同样面临巨大冲击。投资银行高盛的报告显示,全球劳动力市场中,约有相当于3亿份全职工作的工作量可能受到AI影响,其中三分之二的工作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自动化。
新兴机遇:AI创造的新职业
然而,AI的快速发展并非全然负面。就像每一次技术革命一样,它在淘汰旧职业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普华永道发布的《2024:AI就业晴雨表》分析了15个国家的5亿条招聘广告,显示AI在多个行业被广泛应用,尤其是金融、信息技术和专业服务等领域成为AI应用的“高渗透区”。
技术开发、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领域创造出一批新就业机会,AI训练师、数据标注员、伦理顾问、产品管理师、算法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内容创作者、客户服务专员、安全专家等新职业纷纷涌现。这些新就业岗位吸纳了数量可观的高技能劳动者。
如何应对AI时代的就业挑战?
面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变革,个人、企业和政府都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个人:提升技能,拥抱变化
提升技术技能:在AI时代,掌握编程、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技能将成为必备能力。正如小红书用户所讨论的,程序员不会被AI取代,但不会使用AI的程序员可能会被取代。因此,持续学习新技术,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是应对AI挑战的关键。
培养软技能:AI可以替代许多重复性工作,但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沟通能力和同理心。麦肯锡的报告指出,社会和情感技能(如适应力、持续学习、高级沟通与谈判、创业精神和主动性、人际交往技能和同理心、领导和管理、教学和培训)将成为未来职场的重要竞争力。
终身学习:在快速变化的AI时代,终身学习将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正如一位小红书用户所说:“AI的出现也在胁迫我们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些问题:想一想自己手头正在做的事,想一想自己的存在方式,或许在这个思考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发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企业:人机协作,转型升级
企业需要积极拥抱AI技术,同时也要注重人机协作的平衡。正如一位小红书用户所分享的:“AI如何与工作充分结合是,关注主营业务,建立兰军;第二步,找到突破点。任何一家能在市场上存活下来的公司,肯定有一些打动用户的动作或产品。找到这些成功点,就是AI蓝军的突破口,对于得到而言也是一样。第四步,找到AI蓝军的突破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确信,无论AI多么强大,顶尖人才不会被取代。相反,AI会让强者更强。例如,一个设计师凭借出色的审美能力,可以把AI变成得力助手;而程序员通过判断AI生成代码的优劣,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复杂的软件工程。AI能辅助,但关键决策仍需人来完成。与其花高价请外部的‘和尚’,不如重视公司内部那些既懂业务又学习能力强的人。随着AI应用门槛的持续降低,这样的内生力量能够在实际场景中创造更大的价值。不管你是一个企业、一个团队,还是一名律师、医生、教师,或者还是一名小学生,大家不要远远地去膜拜AI,而是把AI用好,用它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政府:政策引导,保障转型
各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行动应对AI带来的就业挑战。例如,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的研究指出,生成式AI不仅对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岗位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而且推动了这些岗位的技能加速更新。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工会联合会、社区学院和微软等企业开展合作,为工人和学生创造学习机会,确保工人做好使用AI新技术的准备。加拿大通过设立“技术平等基金”每年拨款数百万美元,用于向低收入群体提供免费的AI和技术技能培训。德国政府与工业协会合作,将AI技能纳入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工和学徒在智能制造和AI辅助生产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未来展望:人机协作的新时代
AI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将带来就业市场的深刻变革,但这场变革并非完全消极。正如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David Autor在其论文《APPLYING AI TO REBUILD MIDDLE CLASS JOBS》中所指出的:“AI,如果使用得当,可以帮助重建中等技能、中产阶级的核心劳动力市场,这个市场已经被自动化和全球化侵蚀。与其让人类专业知识变得多余,AI可以补充和扩展人类判断,使更多工人(不仅仅是精英专业人士)能够执行更高价值的决策任务。”
面对AI时代的到来,我们既需要保持警惕,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AI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工具。正如一位小红书用户所说:“总有人担心 AI 会夺了他的工作机会,其实不然,未来 AI 不会淘汰你,淘汰你的是那些能熟练借助 AI 的人。”让我们一起拥抱这个充满机遇的新时代,用AI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