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美国:种族不平等的悲剧
疫情下的美国:种族不平等的悲剧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美国,不仅暴露了美国公共卫生体系的诸多问题,更凸显了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种族不平等现象。数据显示,与白人相比,美国的少数族裔在感染率、住院率和死亡率上都呈现出惊人的差异。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非西裔美国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的COVID-19住院率约为非西裔白人的2.7倍。非西裔黑人或非裔美国人以及西班牙裔的COVID-19住院率约为非西裔白人的两倍。这种差异背后,是美国社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工作环境:高风险岗位的无奈选择
种族歧视带来的压力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已有研究表明这种压力会诱发心脏病、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及肝肾疾病。这些疾病可增加COVID-19重症风险。
2018年,美国大约有20%的受雇西班牙裔和黑人从事服务行业,而亚裔美国人或非西裔白人中的这一比例仅为13%。护理行业中黑人占比约36%,但2018年总劳动人口中黑人仅占12%。这些数据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少数族裔更可能从事无法远程办公或涉及公众互动的基础岗位工作,这无疑增加了他们接触病毒的风险。
居住条件:拥挤环境下的无奈
少数族裔更可能与不同年龄的多名家庭成员同住一处,也更有可能住在纽约市这类居住条件拥挤且人口稠密的地区,导致难以保持社交距离。这种居住条件使得病毒更容易在家庭和社区中传播。
医疗资源:获取医疗服务的重重障碍
少数族裔在获取医疗服务方面遭遇更多阻碍。例如,有些人可能没有医疗保险,或有些人在请假接受医疗服务时没有薪酬。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2020年大约有5%的非西裔白人没有保险,而西班牙裔中的这一比例约为18%,黑人中约为10%。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美国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2024年4月,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发布了一项最终法则,以促进健康公平并减少医疗保健中的不平等现象。该法则恢复并加强了《平价医疗法案》第1557条对接受联邦财政援助的健康保险公司的适用性,明确禁止基于种族、肤色、国籍、性别、年龄或残疾的歧视。
然而,政策的出台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一项针对504名美籍华人的调查显示,76%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89%的人认为当前的美中关系是“消极的”。6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平均每月至少经历一种形式的歧视,其中85%的人认为这种偏见是基于他们的种族、民族、口音或姓名的。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歧视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近4/5的受访者表示,2024年总统选举候选人的歧视性言论助长了他们的追随者对华裔的偏见。61%的人称,美国媒体在报道美中相关新闻时使用的语言让陌生人对待他们的方式更负面了。
这种持续的歧视不仅影响了少数族裔的生活质量,更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超过一半的美籍华人面临心理健康危机,而在青年和妇女群体中这一情况尤为严重。百人会的研究和数据科学家山姆·科利特(Sam Collitt)指出,正与心理问题作斗争的美籍华人比例“让他们感到惊讶”,而这些人出于羞耻感、语言障碍等原因,寻求心理健康服务的意愿和能力比其他种族群体要低。
面对这种状况,专家呼吁美国政府和立法者应引起重视并通过敏感度培训、制定相关政策和投入更多资源等方式尽快解决。正如百人会临时主席蔡辛迪(Cindy Tsai)所说:“了解针对美籍华人的歧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政治观点,对于制定包容和明智的政策至关重要。”
这场疫情不仅是一场公共卫生危机,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美国社会深层次的种族不平等。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的不仅仅是政策的调整,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反思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健康和幸福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