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推出五禽戏教学,科学验证传统养生术功效
央视推出五禽戏教学,科学验证传统养生术功效
最近,央视一套推出了一期五禽戏教学节目,由华一老师指导,详细演示了这套古老养生功法的具体动作和要领。节目一经播出,便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许多网友表示“跟着央视学五禽戏,感觉自己找到了新的养生秘籍”。
五禽戏,这一流传千年的养生运动,起源于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华佗。华佗在前人导引养生术的基础上,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创编了这套独特的养生功法。这套功法不仅融合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运行的理论,更蕴含了华佗“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防病理念,即通过活动关节、锻炼身体,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五禽戏的动作涵盖了模仿虎、鹿、熊、猿、鹤五种动物的动作,每种动物的动作都有其特定的健康益处。虎、鹿、熊、猿、鹤五种动物分属于金木水火土五行,又对应于心肝脾肺肾五藏。人们模仿它们的姿态进行运动,正是间接地起到了锻炼脏腑的作用,通过肢体的运动以流通气血,祛病长生。
虎戏:威猛有力,改善脊柱不适
虎戏模仿虎的威猛神态,动作包括虎举和虎扑。经常练习可以有效改善肝脏功能,增强身体关节的灵活性。虎戏的动作要领是目光炯炯,摇头摆尾,表现出威猛神态,要刚劲有力,刚中有柔,刚柔并济。
鹿戏:姿态舒展,调理脏腑气血
鹿戏模仿鹿的优雅姿态,动作包括鹿抵和鹿奔。能够调理脏腑气血,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防治腰部脂肪沉积和颈椎病及肩关节炎。练习时要如鹿样心静体松,姿态舒展,表现其探身,仰脖,奔跑,回首之神态。
熊戏:浑厚沉稳,调理脾胃
熊戏模仿熊的浑厚沉稳,动作包括熊运和熊晃。能调理脾胃,充实四肢,防治脾虚、糖尿病、肝腹水、便秘等症状。练熊戏时要在沉稳中寓于轻灵,有助于调理脾胃。
猿戏:敏捷好动,增强神经反应
猿戏模仿猿猴的敏捷动作,如猿提和猿摘,能够增强神经、肌肉反应的灵敏性,放松大脑神经系统,按摩心脏,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脑部供血。此外,还能增强腿部力量,提高平衡能力,锻炼腰肌。练习时要仿其敏捷好动,表现出纵山跳涧,攀树蹬枝,摘桃献果之神态。
鸟戏(鹤戏):悠然自得,补肺宽肠
鸟戏模仿鹤的悠然姿态,如鹤伸和鹤飞,能补肺宽肠,调畅气息,增强肺活量,强健体魄,延年益寿。练习时要仿其昂然挺拔,悠然自得,表现出亮翅,轻翔,落雁,独立之神态。
五禽戏的练习不仅限于模仿动物的动作,还包括配合呼吸吐纳的技巧,以及心理调节转换的过程。练习五禽戏的时间可以根据个人的时间安排和身体状况来决定,但一般建议每周至少练习3-5次,每次练习时间约为1小时左右。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从较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复杂度。
在练习五禽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该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逐步增加动作的复杂度和强度;其次,要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受伤;再次,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练习的频率和强度,避免过度劳累;最后,练习五禽戏时应保持心态平和,注重“形、神、意、气”的整合应用。
五禽戏作为一种内外兼修的养生运动,对中老年朋友们的身心健康有着诸多益处。增强体质:五禽戏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全面锻炼人体的各个部位,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从而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五禽戏的动作包括深呼吸和全身性的运动,有助于增加肺活量、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五禽戏注重身心结合,通过缓慢而有节奏的动作,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减轻压力和焦虑,改善睡眠质量。促进消化:五禽戏通过腹部和腰部的运动,能够按摩内脏器官,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吸收,预防便秘等消化问题。延缓衰老:长期练习五禽戏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过程,保持身体的年轻状态。提高平衡能力:五禽戏中的一些动作需要单腿站立或保持特定姿势,可以锻炼身体的平衡感和稳定性,预防跌倒和摔伤。
近年来,五禽戏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在2024年广西中医药传统功法视频大赛中,某医院的《华佗五禽戏·五行藏象辨证导引养生》作品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展示了这一传统养生法门的科学价值。五禽戏结合五行藏象理论,应用于养生实践,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现代人,这不仅是对古代智慧的一次生动还原,也是一次身体与心灵的深度对话。
五禽戏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已得到现代医学的证实。研究表明,五禽戏不仅能改善身体柔韧素质、动态平衡能力,还能有效防治疾病,提升生活质量。随着央视的推广,这一古老的养生功法正以全新的面貌走进千家万户,为更多人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