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眼中的黄山:登临天下无山,观止矣!
徐霞客眼中的黄山:登临天下无山,观止矣!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对黄山的最高赞誉。这位被誉为“千古奇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曾两次登临黄山,被这里的绝美景色深深折服,留下了“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千古名句。
徐霞客第一次游历黄山是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他从白岳齐云山出发,经过南溪桥,沿着“九里十三亭”的古道攀登而上。这条古道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沿途设有十三座古亭,分别是第一仙关亭、步云亭、环峰拱秀亭、登高亭、中和亭、白岳亭、凌风亭、瞻敬亭、松月亭、海天一望亭、云水亭、渐入仙关亭、望仙亭。虽然历经数百年沧桑,许多亭子已经倒塌或被毁,但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部分古亭得以重修,重现昔日风采。
沿着古道拾级而上,徐霞客在榔梅庵稍作歇息。这座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道观,见证了无数游客的往来。徐霞客两次游白岳时都曾在此留宿,独卧山房,感受着山间的宁静与神秘。
黄山之美,美在它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其中,莲花峰作为黄山的最高峰,海拔1864米,登上峰顶,极目远眺,群山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光明顶则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绝佳位置,当朝阳初升或夕阳西下,金光洒满山峦,云海翻腾,美不胜收。
迎客松以其千年不变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成为黄山的标志性景点之一。这棵被誉为“国宝”的古松,树龄已有800多年,枝干遒劲,姿态优美,仿佛一位彬彬有礼的主人,向每一位到访的游客致意。
西海大峡谷的云海翻腾,更是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每当云雾缭绕,群峰若隐若现,如梦似幻,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徐霞客对黄山的评价并非虚言。他一生游历范围涉及当今十六个省(区),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却唯独对黄山情有独钟。他的评价,不仅是对黄山自然美景的赞美,更体现了黄山在中国山水文化中的独特地位。黄山之美,不仅在于其自然景观的壮丽,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为黄山留下了诗词歌赋,使黄山成为一座文化名山。
今天,当我们再次登上黄山,欣赏着眼前的美景,不禁会想起那位伟大的旅行家。正是他,用双脚丈量了这片土地,用文字记录下了黄山的绝美风光,让后人得以领略这座“天下第一奇山”的魅力。正如徐霞客所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黄山之美,足以让世间其他山水都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