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孩子吵架怎么办?教你陪孩子从冲突中成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孩子吵架怎么办?教你陪孩子从冲突中成长!

引用
1
来源
1.
https://parents.hsin-yi.org.tw/Library/Article/28852

孩子的世界里,冲突不可避免。从"不小心推了同学"到"争夺谁先玩游戏",这些摩擦其实是人际关系的练习场。由于孩子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且缺乏练习反思的机会,遇到冲突时就容易情绪化甚至动手动脚。因此,学习如何应对冲突,是人生中重要的课题。

帮孩子拓展冲突应对策略

面对冲突,大人很容易急着判定是非对错,要求孩子道歉或忍让。然而人际互动中,冲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每种方式各有优缺点。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各种策略,让他们建立多元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每次都用同样的方式应对。

一般来说,有四种常见的冲突处理方式:

  1. 退出或淡化冲突

有些孩子选择转身走开,不想纠结于争执,像是当朋友抢走自己想玩的玩具时,就先去玩别的,等心情平复再回来。这种做法有时能避免冲突升级,让双方的关系可以维持表面和谐,但若是冲突的根源没有被真正处理,情绪可能会在暗中发酵。

  1. 双方寻求共识,找出解决方案

适用于双方愿意沟通并找出共识的时候,例如当两人都想玩同一玩具时,讨论决定轮流玩或一起玩。这种方式能打开沟通的桥梁,让双方觉得彼此的想法被理解,关系也更和谐。但这也需要更多时间与耐心,若其中一方过于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愿意让步,双方可能会陷入僵局。

  1. 妥协,各退一步

适用于双方都愿意让步的时候,例如在游乐器材上一人少玩五分钟,让另一人也能玩到。这能培养利他精神,帮助孩子学习合作。然而,有些孩子可能夸大自己的需求,或是高估自己能退让的程度,最后觉得吃亏了,心里充满委屈。

  1. 由权威仲裁(如老师、家长介入)

当冲突严重,难以自行解决的时候,有些孩子可能跑去找老师或家长评理,让大人来决定谁对谁错,或要求对方道歉。这种方式能快速平息争议,但如果孩子习惯依赖大人解决问题,可能会让冲突变成"谁赢谁输"的对抗,让输的一方心生怨恨,甚至想要报复。

这些方式没有绝对的好坏,而是视当下的情境而定。理解不同方式的影响,能帮助孩子在面对冲突时做出更合适的抉择,而不是僵化地只会在"吵回去"或"忍气吞声"之间徘徊。

培养孩子的反思能力

孩子在冲突中不仅需要应对策略,更需要发展"思考"的能力。我们可以陪孩子一起思考如何解决冲突,特别是以下几个重点:

  • 对方的感受与想法可能是怎样的?除了原本认定的想法,还有没有其他可能?帮助孩子理解对方的立场,降低误解。
  • 如何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孩子使用"我讯息"的方式,例如:
  • "昨天你拿走我的铅笔,我觉得很不开心,因为那是我的东西。"
  • "当你不跟我说话时,我会有种被排斥的感觉,我想要知道你为什么生气。"
  • 自己可以做哪些调整?让孩思考,除了期待对方改变,自己也能如何做得更好,如:"下次我应该先问清楚对方是不是故意的。"当孩子学会思考冲突的不同面向,他们的情绪管理与人际互动能力也会大幅提升。

若是自知理亏,如何好好道歉?

如果发现错在自己,学会认错,也是孩子需要学习的一种能力。父母可以跟孩子讨论释出善意的方式,如道歉、补偿或表达愿意和好。然而,有时孩子会抗拒道歉,因为他们将"道歉"与"自己很糟糕"画上等号,觉得认错就等于自己不好。这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

  1. 传达对孩子的理解
  • "我知道你不小心做了这件事"
  • "我知道你刚刚很生气,所以摔了他的东西"
  1. 建立安全感,以解决问题立场出发
  • "我希望你跟对方道歉,不是因为我觉得你很糟糕,而是我们需要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 "我不会因为你去道歉就不喜欢你,只是我们需要一起努力,试着让对方不要那么生气"
  1. 陪孩子练习道歉句型
  • 表达行为的歉意:"对不起,我刚刚_________(做了什么)"
  • 释出互动的善意
  • "我知道你很生气"
  • "我知道你很难过"
  • "我可以________(帮你善后)"
  • "我可以________(作为补偿)"
  • "希望你可以原谅我"
  • "我希望我们还是可以当好朋友"
  • 展现改变的诚意
  • "下一次我一定会更注意_________(要说出具体注意什么)"
  • "以后,我一定会怎么做_________(指出具体的正向行为)"

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会更愿意道歉,也能真正理解道歉的含义,而不只是机械式地说"对不起"。

冲突是成长的契机

人际冲突并不可怕,它是孩子学习社交的宝贵机会。我们不需要急着帮孩子"解决"每个冲突,而是陪伴他们学习不同的应对方式,培养反思能力,理解如何修复关系。下次孩子因为冲突回家时,不妨试着一起回顾发生了什么,探讨不同的处理方式,让孩子知道,自己不只是"吵赢"或"认输",而是有更多选择来面对人际挑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