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助力春晚《栋梁》: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天津大学助力春晚《栋梁》: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一档名为《栋梁》的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惊艳亮相,带领观众穿越千年,领略中国古建筑之美。这档融合了科技与艺术的创新节目背后,凝聚着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专家团队的智慧与心血。
精益求精:学术严谨性的保障
为了确保节目内容的准确性,春晚节目组特邀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作为专家团队,为节目提供学术支持。学院提供了梁思成先生的古建筑测绘手稿,以及十二份珍贵的古建筑测绘成果,涵盖佛光寺东大殿、故宫太和殿等中国古建筑瑰宝。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朱蕾回忆道:“央视春晚对节目的要求极高,希望每个细节都能经得起学术检验。节目组在距离春晚42天时,就带着脚本草稿来咨询我们的意见。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节目中涉及的具体建筑元素。”
科技赋能:让古建筑“活”起来
《栋梁》节目的最大亮点在于运用了先进的XR(扩展现实)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将古建筑的三维模型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舞台上。为了实现这一效果,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低空遥感等技术,对古建筑进行精确测绘,提供了毫米级的测绘数据。
“我们对每个建筑构件都进行了精确还原,小到一个门钉、一块瓦片,大到一个斗拱、一个房脊。”朱蕾介绍道,“以佛光寺东大殿为例,就连屋顶上瓦的垄数这样的细节,我们都力求做到一丝不差。”
历史传承:八十年的学术积淀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与古建筑研究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八十年前。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的建筑学科,学院在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成果。梁思成先生与林徽因先生曾在这里留下学术足迹,他们的精神传承至今。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一直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与保护。”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昕楠表示,“这次与春晚的合作,不仅是一次艺术呈现,更是一次学术传承的展示。”
文化创新:让传统焕发新生
《栋梁》节目的成功,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典范。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古老的中国建筑得以在舞台上“活”起来,让观众在短短三分钟内领略千年建筑之美。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节目,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魅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张昕楠说,“这也是我们作为建筑学者的责任和使命。”
《栋梁》节目的成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与央视春晚团队的这次合作,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实践。通过精确的学术支持和创新的技术手段,他们让中国古建筑之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