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怕冷的人和抗冻的人到底有什么区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怕冷的人和抗冻的人到底有什么区别?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355464

在寒冷的冬季,为什么有些人已经裹得严严实实却依然感觉寒冷,而有些人却能轻松应对低温?这种差异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本文将从生理和生活习惯等多个维度,为您揭示怕冷人群与抗寒人群的本质区别。

体质差异:肌肉才是关键

人类的抗寒能力主要与基因、皮下脂肪厚度、肌肉质量、体型及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脂肪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但并不能自行产生热量。真正能够产生热量的是肌肉,肌肉组织中遍布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纤维,血液流动可向肌肉输送热量。因此,血液循环更快的部位,温度自然更高。这也解释了为何人体距离心脏最远的手脚,往往是最先感受到寒冷的部位。

研究表明,当肌肉收缩时会释放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85%左右,有助于维持体温。因此,一个人是否抗寒,与体型胖瘦关系不大,关键在于肌肉含量的多少,肌肉多则抗寒,肌肉少则不抗寒。肌肉健康且充足的人,通常拥有更健康的身体。

生活习惯与疾病影响

除了生理因素外,生活习惯和疾病也可能导致人们对寒冷的感知能力降低。例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者体内的供暖力度会减小;贫血者由于血红蛋白携带的氧气不足而更畏寒;缺乏运动、穿着过紧的衣物、饮食中缺乏主食和肉类等因素,都会使人变得更加畏寒。

怕冷人群的常见特征

  1. 不爱运动:运动时肌肉收缩可产生更多热量,经常锻炼身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热量,缓解怕冷症状。
  2. 衣物太紧:衣服穿太紧会导致身体末端血液循环不畅,反而更容易感到寒冷,还可能诱发冻疮。
  3. 吃寒凉食物:进入秋冬后常吃西瓜、绿豆、冰淇淋等寒凉食物会削弱体内阳气,导致阳虚,从而出现畏寒症状。
  4. 过度节食:单纯依靠不吃、少吃或是只吃素菜来降低体重,可能导致身体能量摄入不足,无法产生足够的热量来抵御寒冷。
  5. 疏于保暖:在天气变化时未能及时增减衣物,导致寒气入侵。

需要警惕的健康信号

如果突然出现怕冷的情况,可能是以下健康问题的信号:

  1.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时,人体容易出现畏寒症状,还可能伴有体重增加、全身浮肿、精神不振和食欲减退等症状。
  2. 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畏寒症状,尤其是手脚怕冷,还可能伴随头发干枯、发量减少、皮肤干燥、心慌气短等症状。
  3. 下肢动脉硬化症:主要表现为腿部和足部发凉和畏寒,由于向下肢供血的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下肢严重缺血,还可能伴有行动不便、间歇性跛行、麻木等问题。

此外,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下丘脑病变、减肥过快等也可能导致突然怕冷的情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