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羲里娲乡 甘肃秦安持续推动古文化焕发新生机
寻根羲里娲乡 甘肃秦安持续推动古文化焕发新生机
6月21日,2024(甲辰)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甘肃省天水市伏羲庙举行。作为世界华人寻根祭祖的重要平台,海内外中华儿女相聚天水,感怀伏羲功绩,表达对共同先祖伏羲的虔诚和敬仰。
伏羲一画开天,肇启中华文明,点燃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火种,为中华民族奠基和中华文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素有“羲里娲乡”之称的秦安县,境内也存有大量的伏羲女娲传说和遗迹,该地始祖文化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伏羲大典结束后,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代表和媒体采访团走进秦安县,穿越千年时空,感触大地湾文化、女娲文化、三国文化。
6月22日,伏羲大典采访团走进女娲祠进行拜祭、参观、瞻仰、采访。从正门进入,只见女娲祠内飞檐翘脊、风铃清脆,在蓝天的辉映下,更显得肃穆庄严。“我是从西安过来旅游,正好遇上了伏羲大典,作为炎黄子孙,非常骄傲和震撼。秦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于是我带着孩子来拜谒先祖,让他了解我们中华文明。”游客李先生说。
秦安从秦汉以来,一直是女娲的祭祀地,祭祀女娲活动最早记载于西汉初年。位于陇城古城南门外的女娲祠,始建于汉代。2017年,女娲祭祀活动被列为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
在陇城城南2公里的风沟,山崖上有一洞,被称为女娲洞,传说是女娲生活和居住过的地方。据当地老人讲,很早时,有些牧羊人曾钻过此洞,从风沟洞口入到郑家沟洞口出,洞深约1700余米,也有人说从风沟洞口把柴点燃,烟就会从郑家沟洞口冒出来。现在能看到的女娲洞,呈葫芦状一大一小向后延伸约27米就再也进不去了。洞口高2米,宽1.5米,进入10米处忽显窄小,洞口呈鱼形,洞身呈蛙腹状。
近年来,秦安县充分挖掘秦安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推动文旅融合,精心打造“羲里娲乡”文化品牌。以女娲文化为核心,依托域内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整合特色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开发利用女娲文化、大地湾文化、三国文化、民间民俗文化,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千年历史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看陕西、五千年历史看河南、八千年历史看甘肃。而八千年看甘肃的说法源头就在天水秦安,秦安的大地湾是一本尚未完全打开的历史教科书和史前地下博物馆。大地湾遗址位于秦安县东北62公里处的五营乡邵店村东侧,坐落在葫芦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二、三级阶地和相接的缓坡山地上。
据介绍,大地湾遗存包含五个文化期,据碳素年代测定时代约为距今7800-4800年,上下跨越三千年左右。
自大地湾时代开始,大陇山的和风细雨、葫芦河的甘美乳汁,秦安肥沃的土地孕育出了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黍,也孕育出了一个多姿绚烂的果香秦安。目前,秦安蜜桃、秦安苹果、秦安花椒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秦安作为我国北方主要果椒生产基地之一,持续发展秦安白脆瓜、秦安蜜桃、秦安苹果、秦安花椒产业,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桃之乡、中国苹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和全国现代苹果产业20强县,秦安蜜桃、秦安苹果、秦安花椒先后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并连续多年出口周边20余个国家和地区。
秦安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秦安县将持续举办桃花会、女娲文化旅游节、果品采摘节、特色小吃大赛等节会活动,促进文旅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休闲农业型旅游发展品牌。同时,整合林果产业、文物古迹、红色旅游、民俗文化等资源,精心编排具有市场吸引力的特色化、差异化的旅游精品线路,创新推广冰雪旅游、寻根祭祖旅游、避暑度假旅游、民俗节庆旅游等优质旅游产品,为广大省内外和入秦游客提供信息参考和旅游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