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重大发现:IgA肾病患者尿蛋白控制新标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重大发现:IgA肾病患者尿蛋白控制新标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研究团队在权威期刊《美国肾脏病杂志》(AJKD)上发表了一项关于IgA肾病的重要研究,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
研究发现:更严格的尿蛋白控制目标
研究团队分析了1530名IgA肾病患者的数据,平均随访时间长达43.5个月。研究发现,对于基线尿蛋白超过1g/天的患者,如果能将尿蛋白进一步控制在0.3g/天以内,相比于控制在0.3-0.5g/天的患者,未来发生尿毒症的风险显著降低。
具体来说,研究将患者根据平均时间尿蛋白水平分为5组:
- 小于0.3g/天
- 0.3-0.5g/天
- 0.5-1g/天
- 1-2g/天
- 大于等于2g/天
结果显示,与尿蛋白控制在0.3g/天以内的患者相比:
- 0.3-0.5g/天的患者达到终点(肾功能恶化或肾衰竭)的风险是2.22倍
- 0.5-1g/天的患者风险是4.04倍
- 1-2g/天的患者风险是8.46倍
- 大于等于2g/天的患者风险更是高达38倍
这一发现提示,对于IgA肾病患者,尤其是那些基线尿蛋白较高的患者,更严格的尿蛋白控制目标可能带来更好的预后。
IgA肾病:我国青壮年肾衰的主要病因
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特征是免疫球蛋白A(IgA)在肾脏沉积,导致炎症反应和肾功能损害。据统计,目前我国有约500万IgA肾病患者,每年新增确诊超过10万人。该病好发于青壮年,是我国青壮年肾衰的主要病因之一。
研究显示,亚洲地区IgA肾病患者病情进展较快,肾衰发生率较高。由于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许多患者在病情严重前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导致难以早期发现和治疗。这使得IgA肾病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治疗指南更新:更积极的蛋白尿控制标准
基于最新的研究证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近期更新了IgA肾病的临床管理指南。新指南做出了以下重要更新:
明确肾活检指征:所有尿蛋白定量≥0.5g/天、可能诊断为IgA肾病且无肾活检禁忌的成年人都应进行肾活检。
治疗启动时机:如果IgA肾病患者蛋白尿≥0.5g/天,无论是否正在接受治疗,都应开始或追加治疗。
治疗目标:将肾功能衰退速率控制在每年<1mL/min/1.73m2,尿蛋白定量应维持在<0.5g/天,更理想的是<0.3g/天。
治疗策略:同时管理致病性IgA形成和慢性肾脏病两个方面,推荐使用布地奈德肠溶胶囊(耐赋康)作为首选对因治疗药物。
一般干预措施:包括血压控制(<120/70mmHg)、生活方式干预(如戒烟、限盐、运动)等。
这一系列更新反映了临床对IgA肾病认识的深化,从单纯的对症治疗转向更积极的对因治疗。耐赋康作为全球首个针对IgA肾病的对因治疗药物,已被多个权威机构批准上市,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未来展望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的这项研究为进一步优化IgA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随着对疾病机制理解的深入和新药的研发,未来有望实现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同时,提高公众对IgA肾病的认识,加强早期筛查和诊断,也是降低肾衰风险的关键环节。
这一研究结果不仅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IgA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更严格的尿蛋白控制和更积极的治疗策略,有望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肾衰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