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阵容闪耀2025年春晚舞台!
浙江阵容闪耀2025年春晚舞台!
1月29日,大年初一。刚结束不久的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接连亮相的充满浙江元素的节目,让网友频频点赞,“原来身穿红花袄、手转红手绢的机器人来自杭州”“陈丽君的许仙真俊俏,让人眼前一亮”“又一次在总台春晚看到浙婺的身影,每年的表现都让人惊艳”“浙江音乐学院的舞蹈《幽兰》尽显江南诗意”……
从小品、戏曲到歌曲、舞蹈,央视总台蛇年春晚含“浙”量很高。今年浙江共有80名演职人员参与6个节目的演出,参演人数创下历史新高。
科技创新:机器人扭秧歌惊艳全场
在创意融合舞蹈《秧BOT》中,来自杭州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与舞蹈演员同台演出,将传统秧歌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这批机器人身着传统秧歌服饰,手持红手帕,与真人舞者配合默契。机械臂灵活挥舞手帕,精准流畅的动作引发观众频频点赞:“每一个舞步都充满科技感,太赞了!”
据悉,此次上场表演的是宇树科技旗下的人形机器人H1。它具备出色的运动控制能力,能够完成复杂动作,比如原地转体、倒立转体等。此次的春晚节目,宇树科技为机器人准备了超过130个舞蹈动作,所有关节都要大幅度运动,很有技术含量。这让观众赞叹:“一个‘赛博朋克’世界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
戏曲艺术:传统韵味与现代创新的完美融合
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隽永魅力,央视总台导演组在许多节目中插入了非遗等传统文化元素,这在戏曲节目中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牡丹亭·游园》里耳熟能详的这句念白,成为今年春晚戏曲节目《声动梨园》的开场。唱出这句念白的,是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演员吴心怡。虽然念白只有15秒,但她在北京呆了一个月,陆陆续续排练了十几次,只为精益求精。
61岁的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浙江音乐学院教授林为林,和楼胜等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的30余名演员则向全国观众展现了传统戏曲艺术的风采。楼胜说,这次演出采用了多剧种共同演绎的方式,因为昆曲、京剧和婺剧都带有昆腔,就有了共同用昆腔唱响的《得胜令》。
这是浙婺继2016年猴年、2019年猪年、2020年鼠年、2021年牛年、2022年虎年、2023年兔年、2024年龙年后,第八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相较于往年,今年的演出浙婺要和湖北省京剧团共同完成。这更要求两个院团之间配合默契,要在前期训练时抓紧磨合。再加上浙婺同时还承担了海外文化交流演出的任务,要赶赴孟加拉国、泰国等国进行演出,还有7名演员在排练期间进行了轮换。时间紧、任务重,无疑是更大的挑战。期间,节目还经历了多次审查和调整。
“走台时,我们还发现,今年的春晚舞台比以前更滑。为此,特意定制了一批胶鞋,让演员们能不出差错的完成翻跟头、踢腿等各个动作,确保演出顺利。”周聪告诉记者。特别是今年央视春晚的沉浸演绎再“升级”。武戏板块中,演员几乎是在观众眼前原地小翻,打破了“镜框式”舞台的限制,拉近与观众距离的同时,也对演员完成系列高难度动作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演出时,演员们行云流水的打斗动作和高超的表演技巧,让观众纷纷点赞:“太厉害了,根本舍不得眨眼。”节目结束后,记者收到了浙婺领队周聪发来的消息:“再次圆满完成演出,非常激动!” 今年是他第7次作为领队来到春晚,他欣喜于央视春晚导演组对浙婺良好的团风、演员们的敬业精神和精湛技艺的认可,也坦言,“心态上每年都会更紧张,因为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每年上台演出的团队组成人员不同,节目编排也不同,每一年都是新挑战。”
今年,浙婺团队上台演出的演员大部分都是00后,他们和一众戏曲名家共同登台表演。还有一位来自浙江的00后,她是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昆剧团)第六代传承人“代”字辈演员吴心怡。
吴心怡剧照。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一句开场,是《牡丹亭·游园》里耳熟能详的一句念白,也是很多人入坑昆曲的一句金句。“作为第一次上春晚的昆曲小辈,能和这么多不同剧种的老师、梅花奖的前辈同台演出,非常荣幸。”为了春晚演出,她已经在北京呆了一个月,虽然这句念白只有15秒,但断断续续排练了十几次,精益求精。“昆曲以典雅为主,节奏相对来说比较慢,要融入春晚比较喜庆热闹的氛围里,对编导组来说很难。昆曲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实知道的人还是偏少数,而春晚是大众化的一个舞台,这次能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都能够欣赏到昆曲的雅致,我觉得非常难得。”
近年来,越来越多戏曲文化开始“出圈”,受到年轻人喜爱。央视春晚的戏曲舞台也变得更“潮”,通过虚拟科技等技术,让传统戏曲更加动感,不断提升着观众在视觉上的观感。这
江南文化:独特韵味与深厚底蕴
由21名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在校学生和上海歌舞团朱洁静、浙江歌舞剧院孙靖雯共同演绎的原创舞蹈《幽兰》,虽然出场时间已过零点,但依然收获许多点赞。
“这次的舞蹈作品源自浙江音乐学院曾获得第十四届荷花奖第四名(提名奖)的作品《蘭叙》。”浙音舞蹈学院院长徐颃说,为更契合春晚舞台,此次在音乐、服装、舞蹈结构上都进行了改动,突出深谷幽兰的形象和大静大美的艺术追求。比如,在音乐方面,作曲家亢竹青专门用大编制的乐队进行重新编曲录制,让作品后半部分的抒情舞段更为大气磅礴。
2022年,创意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亮相总台虎年春晚,将舞蹈表演、人物演出等融入中国传统山水画意境之中,呈现了一幅新时代图景;2023年,舞蹈《碇步桥》亮相总台兔年春晚,以浙江风土人情为创作源泉,展现一派江南水乡之韵。今年,浙音再次带着学校的团队和原创舞蹈来到总台蛇年春晚,这让徐颃感到光荣也很激动:“3支舞蹈从色调、声响到表演、氛围,都是对江南文化精神特质的生动诠释,对中华文化精髓的不断求索。”
创新演绎:传统艺术的现代诠释
小品《借伞》以浙江西湖为背景,融合改编自《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的《千年就一回》,展现了戏曲艺术的魅力。故事围绕《白蛇传》中“断桥借伞”的经典桥段,巧妙串联京剧、粤剧、川剧、越剧四个剧种,各版本的“许仙”“白素贞”“小青”轮流登场,与闫佩伦版许仙“过招”。为大家带来一连串充满喜剧效果的不期而遇的“误会”,也为观众送上了“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福。
“终于等到陈丽君”“这个许仙太俊俏”“清醒脱俗地让人眼前一亮”。陈丽君版许仙亮相后,B站弹幕瞬间刷屏。演员小婉、管乐忍不住感叹“这个许仙好看”,“白素贞”小婉还对着闫佩伦表白陈丽君,“我的心里许仙只有她”。
陈丽君说:“虽然是第二次上春晚,但依然保留着第一次的激动,这次的节目是语言类加戏曲的一次创新,期间我们一直在打磨、调整,希望为大家献上一场精彩的演出。”
演出截图。
春晚演出结束后,陈丽君“剧透”告诉记者,这个节目大约提前半年就开始沟通了,与上一次自己参加的戏曲联唱不同,那时候就已经确定了用语言类节目+戏曲的创意概念,节目形式完全不同,国风古韵,非常有特色。
白蛇传,是全国各大剧种共同的传统大戏,尤其其中“断桥”一折,已成为许多剧种的经典桥段。对她来说,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在极短的时间里,把越剧展示好。让她感到温暖的是,在春晚后台遇到了许多老师和朋友,包括之前在杭州举办的《白蛇·浮生》首映礼上,就和赵雅芝、叶童老师有过合作,很是亲切。
此外,浙江羽毛球运动员王昶及其他运动员与陈奕迅共同演唱了歌曲《孤勇者》,杭州市临平区滚灯艺术团带来民间舞蹈“余杭(临平)滚灯”亮相春晚开场表演《如意舞步》。
2025年春晚舞台上,浙江元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新精神,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无论是传统戏曲的精彩演绎,还是现代科技的创新应用,都展现了浙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活力。这些节目不仅展示了浙江演员的实力,也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