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探访山西张家塔古村落
春节期间探访山西张家塔古村落
春节期间,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的张家塔村推出形式新颖、特色鲜明的第二届“年味儿张家塔”主题活动,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图为一对喜庆的舞狮为游客送上新春祝福。白鹏伟 摄
游客穿越地下甬道,感受古村落的神秘魅力。在甬道连接下,张家塔三十六院户户相通,游客们穿梭其中,如入迷宫。韩伟 摄
一对喜庆的舞狮时而欢腾跳跃,时而辗转腾挪,将娇憨可爱的狮态展现得淋漓尽致。白鹏伟 摄
近年,张家塔村深挖特色资源禀赋,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赵利杰 摄
张家塔村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开展民俗展演、举办花灯展等多种活动,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按下“加速键”。韩伟 摄
村庄变景点、田园变公园、民房变民宿、村民变演员,张家塔古村落焕发新生机。赵利杰 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唢呐声声秧歌起,锣鼓喧天人欢笑。这个春节,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有着35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村落张家塔村,推出了形式新颖、特色鲜明的第二届“年味儿张家塔”主题活动,吸引来自周边地区的广大游客和市民纷至沓来。
第二届“年味儿张家塔”主题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在张家塔村乡村大舞台上,来自本土的唢呐艺人们激情吹奏,《大德胜》《喜庆丰收年》《歌曲联奏》《百鸟朝凤》等一曲曲精彩的唢呐表演轮番上阵,表演者们以高昂的激情、精湛的技艺,为现场群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现场掌声不断,好不热闹。
舞狮表演现场,在激越的锣鼓声中,一对喜庆的舞狮时而欢腾跳跃,时而辗转腾挪,将娇憨可爱的狮态表演得淋漓尽致,并为前来围观的群众送去新春的祝福。舞狮队伍在人群中穿行,令在场的群众目不暇接,拍手叫好,大家陶醉在舞狮的欢腾气氛中,也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绵延和创新。
舞狮表演现场(主办方供图)
除了观看各式非遗表演外,穿越地下甬道,感受古村落的神秘魅力,也是这个春节来张家塔必须打卡的重要环节。在甬道的连接下,张家塔三十六院户户相通,游客们穿梭其中,如入迷宫,时而登阶,时而上坡,光影明暗交错中,让人尽情领略着古村落的神奇。
“这个春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过来逛一逛,我们看了舞狮子、吹唢呐,最有趣的是这个洞,这个地下甬道很有意思,从那边通道这边可以来到另外一个房子,这里特别好玩,我下次还要和爸爸妈妈再来玩。”今年8岁的任欣柯开心地说。
秧歌表演现场(主办方供图)
与此同时,为了让春节更具有节日氛围,彰显中国传统的“年味”,满足民众对美好节日的期盼,并体现家乡“年味”温暖、祥和的美好寓意,今年春节期间,张家塔村推出集“五福”·送大奖、传统民俗表演、秧歌表演、亲子活动等多项“福满张家塔、迎春送福”系列主题活动,活动从农历大年初二开始一直持续到农历正月初八。
游客侯哲笠 、赵瑞激动地说:“这个春节,张家塔让我们眼前一亮,不仅通过地下甬道穿越百年,领略了这座传统村落的魅力,而且还可以观看活灵活现的舞狮表演、扭秧歌、精彩的非遗唢呐演奏等等,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真的是不虚此行”。
近年来,张家塔村深挖特色资源禀赋,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按照村庄变景点、田园变公园、民房变民宿、村民变演员的发展思路,因势利导、放大优势,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开展民俗展演、举办花灯展等多种活动,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按下“加速键”。(白鹏伟 韩伟 赵利杰)
编辑:温雅慧
热榜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
专题
更多>>
唢呐声声秧歌起,锣鼓喧天人欢笑。这个春节,位于吕梁市方山县的中国传统村落张家塔村,推出形式新颖、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第二届“年味儿张家塔”主题活动,吸引了来自周边地区的游客和市民。
在张家塔村乡村大舞台上,来自本土的唢呐艺人激情吹奏,《大德胜》《喜庆丰收年》等轮番上阵,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
舞狮表演现场,一对喜庆的舞狮时而欢腾跳跃,时而辗转腾挪,将娇憨可爱的狮态表演得淋漓尽致,并为围观群众送上新春的祝福。
此外,穿越地下甬道,感受古村落的神秘魅力,也是这个春节来张家塔打卡的重要环节。
在甬道的连接下,张家塔三十六院户户相通,游客穿梭其中,如入迷宫,时而登阶,时而上坡,尽情领略着古村落的神奇。
为了体现家乡年味温暖、祥和的寓意,张家塔村推出集“五福”·送大奖、传统民俗表演、秧歌表演、亲子活动等多项活动,从农历大年初二持续到农历正月初八。
近年来,有着350多年历史的张家塔村深挖特色资源禀赋,按照村庄变景点、田园变公园、民房变民宿、村民变演员的发展思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开展民俗展演、举办花灯展等多种活动,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按下“加速键”。(白鹏伟 韩伟 赵利杰)
[责任编辑: 武斌]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有用+1
0
张家塔村
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峪口镇下辖村
展开6个同名词条
张家塔村属湫水河流域,是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峪口镇下辖村。张家塔村位于方山县城西南20公里的深山里,村庄坐北向南,本村村民多以务农为生。
张家塔村是第三批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16年12月,张家塔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山西省首批1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
中文名
张家塔村
行政区类别
自然村
所属地区
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峪口镇
地理位置
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方山县城西南20公里深山中
面 积
1.48 km²
邮政区码
033000
人口数量
908人
保护级别
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保护时间
2016年12月
批准单位
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
目录
1人口民族
2基础建设
3社会事业
4历史文化
5风景名胜
人口民族
全村人口908人,225户,劳动力280人,面积2220亩,常用耕地1961亩,退耕还林地300亩,经济总收入79.9万元,人均916元,粮食总产量113.01吨。
基础建设
村庄建筑很豪华,古庙、祠堂、城楼、宅楼、宅门的梁柱及窗门,还有民间用具,家什均有雕刻,庙、祠、坟的石碑,民宅的柱石、石槽等都有雕刻。“莲花送子”等图文比比皆是,随处可见,从低处到高处共有六层窑洞,每层要后退一节,一家一户都是四合院,厦檐挡日,但日照充足,夏凉冬暖,还有楼房,青砖窑洞一院接着一院,对称性较强,每处四合院的窑洞台阶,院内马棚、柴房、石磨等的布局都成对称图形,屋上修建楼阁美观大方,进入每一处宅院,更引人注目的是名人字匾,这些字匾别具一格,造诣非凡,有的五脊六兽,有的凤凰展翅,有的二龙戏珠,有的倒垂莲,均由砖木、四瓦(简瓦、片瓦、滴水瓦、猫头瓦)混合结构而成,也有两厢墙面,图文并茂,匾额上的题词五花八门:“迎春第”“福海寿山”“行必履正”“屏山带水”“酌史锄径”“进德修业”“耕读传家”等各有风骚,宅内炕围壁画,有人物画,花鸟速写,装饰边缘,诗词文体,展现的栩栩如生,形象逼真。
地下甬道(地道)几乎贯通了每一院,即全村院院相通,不出大门能走遍全村各院,也有的要走相当长的一段暗道才通,甬道统用砖灰砌成,其意之一,备战备乱,团结抗敌,之二,便于邻里交往,尤其是适合婚丧大事及暴雨来临更有价值,从高处至低处修筑水道四条,每处宅院的布置都从长远着想,全村的水道有明有暗,有干有支,都从住宿、行路等全盘考虑,防涝免灾,贯穿于全村南北,可算是山区小北京。
社会事业
村内拥有一所集中寄宿制小学,全校学生100人左右,老师16人,为附近村庄的集中教学点;主要种植有玉米、大麻子、黑豆,部分村民以种植核桃树、养殖为主导产业;医疗方面有村级卫生所一所,药店两家。
历史文化
为了让后人祭祀祖先,同治四年(1865)建了祠堂,正北有砖窑一孔,上盖大楼三间,供奉赵氏先祖灵位,东西盖小房各三间,一为看守者居住,二为子孙读书之用,为了便于族人祀奉,在西门外建有关公庙、观音庙、龙王庙,尤以龙王庙造型独特,气势非凡,桥涵飞架,桥西镶有“永贞桥”三字石匾,南北连接,正北有龙王正殿,内有龙王塑像,壁画、大钟、大鼓、石碑四通,与正殿相呼应,南有戏台,台下有水井一口,西有戏班居住的砖窑四眼,东有马厩数间,西南有廊房两间,三庙之间都备有便门相通。
张家塔又是一个文明古村,家无白丁,民风纯朴,财主家出了很多文化人才和官员。如:光绪壬寅科举赵炜,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为家族振兴施工设计;名医赵芬桂,医术高明,药到病除,患者有求必应,不摆架子,医德医风誉满乡里;教育家赵增禄,从教30年,学生们都是大有成就的人;拔贡弃官赵炳(1866——1940)授封陕西榆林副职,因不满清政府腐败,对满族的歧视,弃官回家务农。清知县曾赠予张家塔村“文明之村”牌匾。
风景名胜
张家塔民居建于清代,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赵家塔赵山先生的四个儿子所建。这在临县、离石、方山一带赫赫有名,他们弟兄四个,称为四大门。大门家贩银洋、做生意、开粉铺;二门家在临县县城、圪洞镇、三交镇开铺子,生意做至西安、绥德、延安、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三门家以行医为业,名扬临县、离石等地;四门家以种地为生。
张家塔又是一个文明古村,财主家出了很多文化人才和官员。如:光绪壬寅科举赵炜,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为家族振兴施工设计;名医赵芬桂,医术高明,药到病除,患者有求必应,不摆架子,医德医风誉满乡里;教育家赵增禄,从教30年,学生们都是大有成就的人;拔贡弃官赵炳(1866——1940)授封陕西榆林副职,因不满清政府腐败,对满族的歧视,弃官回家务农。
从赵山开始,赵家历代励精图治,勤劳致富,使家资丰盈,积谷蓄银,便开始建造宅舍,当时交通不便,全靠肩挑背扛,从赵家十世先祖赵山直至赵家十七世孙,其间八代人本着珍惜土地的原则,依山就势,东西约四百米,南面有二十米的高崖,东面和西面也是高崖,建成砖瓦石木结构。为节约用地,大材大用、小材小用,为了争取一席闲置地盘,大动砖石、高筑基础,有的数院连叠,下面有暗水道长达近百米,宽、高约为两米左右,不惜耗费资材,建筑根基,最后,才在上面建宅,不惜人力,物力,注重土地利用,造型美观,结构独特的群体宅36院,倘若从对面山上眺望,张家塔民居从上到下就像一座“宝塔”。
张家塔村还有姓张的一大家族,整个家族是赵家财主的长工,豪华的四合院内由赵财主居住。旁院凉房,由张家长工居住来伺候主人,又能警卫,十分气派。
为了防御外侵,道光年间,张家塔修成城堡式的,即用高墙将全村围起来,并修了东、南、西、北四道城门,全部依山势筑墙合围,每座城门都有两层建筑,下有门洞,上有城楼,楼上修有火炕,住有专人把守,备有防御外侵的兵器和滚石,北门内筑有城墙,四大城门关闭,外来者便无法进村。
张家塔村(5张)
道光末年,赵家在村中间修建了一个形状像宝塔的三层建筑,叫梦楼,底层置有大刀、长矛之类,二层与北门城楼遥相呼应,若发现敌情,更夫鸣锣。将四大城门关闭,集中壮男备战,确保村庄安宁,特别是在夜间,将村民从梦中惊醒,便于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