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助力非遗版春节登上央视春晚
天津大学助力非遗版春节登上央视春晚
2025年央视春晚以一场充满东方神韵的《栋梁》节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之美。这背后,离不开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八十余年的学术积累和专业支持。
春晚舞台上的天大智慧
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2025年的央视春晚承载着特殊的意义。晚会特别打造了《栋梁》节目,以中国建筑之美为载体,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栋梁》节目的视觉设计以梁思成先生的古建筑测绘手稿为起点,通过数字技术演变为三维模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为节目提供了十二份珍贵的古建筑测绘成果,这些成果经过数字化处理,成为节目视觉呈现的重要依据。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昕楠介绍,学院依托八十余年的古建筑研究积累,提供了丰富的二维图纸和三维数字模型,确保节目呈现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双方对静帧画面进行了数十次修改和优化,力求完美展现中国古建之美。
八十年坚守,为古建正名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为何能成为央视春晚的合作伙伴?这源于学院八十余年来在古建筑研究领域的深耕细作。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就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著名古建筑学家王其亨教授带领团队,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追寻古人的足迹,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智慧。
数十年来,天大古建研究团队搜集整理了近两万件“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并推动其于2007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一成就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智慧,也让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中获得了应有的地位。
从学术到艺术:数字孪生技术的创新应用
在《栋梁》节目中,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学术成果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得到了创新性的展现。数字孪生技术将古建筑测绘成果转化为虚拟三维模型,让观众得以在电视屏幕上欣赏到中国古建的精妙细节。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观众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古建筑空间中,可以欣赏到斗拱的精巧结构,感受榫卯节点的完美契合。这种创新性的呈现方式,不仅展现了中国古建之美,也体现了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文化传承的使命与担当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在2025年春晚中的贡献,体现了中国高校在文化传承中的使命与担当。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和创新性的艺术表达,天大建筑学院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古建之美,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栋梁》节目的成功,不仅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荣耀,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生动写照。通过春晚这个全球瞩目的舞台,中国古建之美得以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得以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