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天坛:北京中轴线上的祭祀重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天坛:北京中轴线上的祭祀重地

引用
网易
8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DASEET0556A727.html
2.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4-07/28/nw.D110000renmrb_20240728_2-03.htm
3.
https://www.visitbeijing.com.cn/article/4InGxlmaDw0
4.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25/15/62494333_1137605146.shtml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5%9D%9B
6.
https://www.beijing.gov.cn/ywdt/gzdt/202407/t20240728_3760856.html
7.
http://bj.bendibao.com/news/2024729/363894.shtm
8.
http://www.news.cn/mrdx/2024-07/28/c_1310782998.htm

2024年7月27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条纵贯北京老城南北的轴线,全长7.8公里,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也见证了大国首都的与时俱进。

01

天坛:中轴线上的祭祀重地

天坛,这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皇家祭坛,位于北京中轴线的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重要场所。作为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天坛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南郊祭天”的文化传统,更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妙的建筑布局,展现了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的精髓。

天坛占地面积约273万平方米,相当于故宫面积的四倍,是现存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伦理等级最高的祭祀建筑群。其建筑布局呈“回”字形,由两道坛墙分成内坛、外坛两大部分。最南的围墙呈方型,象征“地方”,最北的围墙呈半圆型,象征“天圆”,北高南低,这既表示天高地低,又表示“天圆地方”。天坛的主要建筑物集中在内坛中轴线的南北两端,其间由一条宽阔的丹陛桥相连结,由南至北分别为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和皇乾殿等;另有神厨、宰牲亭和斋宫等建筑和古迹。天坛的围墙俗称天地墙,北边为圆形,象征地象,南边为方形,象征天象,体现了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朴素天文观。

02

历史传承与文化价值

天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最初,这里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大祀坛形制而建的天地坛。到了明嘉靖九年(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坛,并改名为“天坛”。此后,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天坛。

天坛的建筑布局严谨,装饰瑰丽,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声学和几何学等原理。祈年殿的殿正中有4根通天柱,象征着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中层有12根金柱,象征着一年的12个月。外层有12根檐柱,象征着一天的12个时辰。中、外层相加共24根柱,象征着一年的24个节气。三层相加共28根柱,象征着周天二十八星宿。除此之外,顶部还有8根童子柱。三层加顶部共计36根柱,象征着三十六天罡星。而祈年殿东边的七十二连房则象征着七十二地煞星。

1961年,天坛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8年,“北京皇家祭坛—天坛”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时天坛公园还包括九坛八庙中的祈谷坛。

03

“大国轴线”: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9项世界遗产。这条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包括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等东西对称布局的建筑群,共计15处遗产点。

北京中轴线建筑群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独特见证,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这条轴线不仅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更体现了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以及“中”“和”哲学思想,对世界城市规划史、建设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04

天坛与中轴线:相得益彰的建筑群

天坛并非孤立的存在,它与中轴线上的其他建筑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北京独特的城市景观。天坛与先农坛东西对称,体现了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的对称性。作为中轴线上的重要景观,天坛见证了中国都城营建传统的演变。

天坛与故宫、天安门等建筑共同构成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故宫为明清两代的宫城,位于北京中轴线之上,其与北京老城的位置关系反映出中国古代都城“择中立宫”的规划理念。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城正门,为进出宫城的前导性礼仪建筑序列与朝堂空间的组成部分,反映了对《考工记》所载“面朝后市”的理想都城规划范式的秉承。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端门以南,外金水桥以北,面朝天安门广场。其城台与皇城墙相连,共同构成明清皇城的南边界。天安门以城楼为主体建筑,城楼北侧设一对华表,城楼南侧设石狮两对、华表一对,均以北京中轴线东西对称分布。天安门是明清时期颁布诏令及现代举行重大国事活动的场所,是国家礼仪的载体,见证了两千余年王朝统治的终结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天坛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皇家祭天建筑群,其建筑景观设计与营造展现出中国古代世界观与哲学思想。天坛的选址反映出中国古代“南郊祭天”的文化传统,其位置、规划格局与先农坛以北京中轴线呈东西对称布局,凸显出中国传统都城规划对礼仪的尊重与强调,更彰显了中轴线对城市规划布局的统领作用。

05

结语

天坛作为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见证了中国都城营建传统的演变,体现了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以及“中”“和”哲学思想。随着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这条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轴线,将继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