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丝路春晚:国际大咖用语言魅力演绎丝路风情
2025丝路春晚:国际大咖用语言魅力演绎丝路风情
2025年春节大年初一,一场别开生面的晚会——《“丝路同欣·万里共行”2025丝路春晚》惊艳亮相。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丝路春晚,它以文明互鉴为笔,以文化交融为墨,以创新表达为纸,以科技赋能为彩,在全球观众面前展开了一幅引人入胜的丝路和美画卷。
语言的魅力:跨越国界的艺术交流
在晚会的舞台上,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们用各自的语言,共同演绎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其中,俄罗斯女歌手卡捷琳娜与蔡国庆等携手演绎的《山舞银蛇》令人印象深刻。卡捷琳娜将传统民乐“金蛇狂舞”的现代化演绎与国际歌声完美融合,共同唱响了丝路“蛇年”的“节日欢歌”。
值得一提的是,卡捷琳娜这位来自俄罗斯的歌手,不仅用中文演唱,还通过广场舞学习中文,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她曾表示:“我学会的第一首中文歌是因广场舞而结缘的,歌曲是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我逐渐被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深深吸引,并喜欢上了中国的食物,特别是火锅。”
另一位值得关注的国际艺术家是阿塞拜疆的国宝级歌手索娜。她用《丝路之声》和《One of those days》将丝路故事唱得婉转动人,每一个音符都传递着丝路文化的独特韵味,让观众沉浸在丝路的浪漫与神秘之中。
此外,张紫宁与远道而来的吉尔吉斯斯坦少年合唱团一起带来的《青春舞曲》也让人眼前一亮。熟悉的旋律在孩子们纯真的歌声中传递出青春的蓬勃力量,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文化的交融:丝路精神的当代诠释
《2025丝路春晚》不仅是一场文艺演出,更是民心相通、文化交融的平台。晚会深入挖掘丝路文化、春节文化和传统文化,将三者深度交融,以“合”为弦,奏响了讲述丝路故事的动人乐章。
大型杂技魔术穿越秀《霍达耶门》别出心裁,以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鸳鸯莲瓣纹金碗”为故事开端,实景还原大唐盛世上元佳节时,长安巷陌“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繁华景象。通过这只“金碗”穿越时空的故事,引出国际著名男高音诺维科(俄罗斯)手持山丹丹花,与陕北女歌手郭涛共同演绎陕北经典爱情民歌《爱的咏叹》,让炙热的爱情与陕北民歌“遇见”,展现了丝路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神秘魅力。
尾声节目《丝路同欣》更是将国际交流推向高潮。世界知名指挥家蒂博尔•博加尼、匈牙利国家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Vilmos、旅意歌唱家刘格霖、摩洛哥歌手迪娜与西安交响乐团一起,奏响了“欣欣向荣,心心相通”的和合之声,在时序更替间展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深厚情谊。
创新的表达: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2025丝路春晚》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大胆创新,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展现中华文化的迷人魅力。极具东方审美意象的戏曲元宇宙《白蛇传》是晚会的一大亮点。节目首次将粤剧、京剧、黄梅戏、豫剧、秦腔五大剧种的《白蛇传》在春晚舞台集结呈现,让观众在600秒内领略五大剧种的传奇魅力。一袭水袖舞尽东方美学,千载戏腔阅尽岁月风霜,戏韵绵长穿越时空回响,保留了戏曲的传统韵味,又赋予其现代感和创新性,展现了中国戏曲文化的多元与魅力,为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在舞蹈节目方面,在《诗经》风华节目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低回吟诵传递出中国人“止戈为武”的理念和智慧,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岁月静好的珍惜与向往,让古老的《诗经》在丝路春晚的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
万里之行,山海为路;跨越时空,丝路相约。在文化艺术领域,陕西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秉承“民心相通、文化先行”理念,持续打造国际交流平台品牌,从2014年到2024年成功举办10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现已成为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深化人文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已成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民心相通、深化合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这场晚会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文明互鉴的生动实践。通过语言的魅力、文化的交融和创新的表达,2025丝路春晚向世界展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心心相通”的美好愿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