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最美自然景观推荐:红树林探秘之旅
深圳最美自然景观推荐:红树林探秘之旅
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深圳湾北岸,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红树林保护区,也是中国唯一处于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不仅有多种珍稀树种,还是东半球候鸟迁徙的重要歇脚地。每年冬季,上万只候鸟在此过冬,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漫步在红树林间,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是深圳市民和游客亲近自然的最佳选择之一。
独特的生态价值
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面积367.6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有红树林和鸟类。现有原生红树植物16种,其中本地自然生长的红树植物7种,如秋茄、白骨壤、桐花树、海漆、老鼠簕、木榄等。记录有鸟类约200种,其中卷羽鹈鹕、白肩雕、黑脸琵鹭、黑嘴鸥等23种为珍稀濒危物种。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特有的海岸潮间带湿地群落,主要由乔木或灌木红树植物构成,其生态功能多样且显著。它不仅能够净化水体,确保水质清澈;还能促淤消浪,维护海岸稳定,更拥有固碳储碳的能力,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此外,红树林在固岸护堤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沿海地区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作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高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为众多鸟类、鱼虾等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与繁殖场所。
重要的候鸟栖息地
深圳红树林是全球濒危鸟类黑脸琵鹭的第二大越冬地。据2020年全球同步调查,全球4864只黑脸琵鹭,福田红树林共有361只,约占全球总量的7.4%。每年有近10万只长途迁徒的候鸟在此越冬和停歇,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重要的“越冬地”“中转站”和“加油站”。
以福田红树林湿地为核心的深圳湾,是全球候鸟迁飞通道的重要驿站和越冬地,每年有近10万只候鸟在此栖息。“红树林为鸟类提供了粮仓。”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琼介绍,鸟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灵魂,鸟类愿不愿意来到深圳湾、在这里吃得好不好,是评估红树林生态系统是否完善的重要指标。
最佳观赏时间和路线
每年12月到次年3月是深圳红树林的“黄金观鸟期”,在风景如画的深圳湾畔,不少过境迁徙鸟“经停”深圳,做短暂调整,还有很多候鸟在深圳越冬,度过整个冬季。这段时间,不少市民能看到平常难得一见的鸟类。在观察、拍摄时,应尽量保持安静,避免惊吓、打扰到它们。
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交通指引:
地铁:地铁1号线到竹子林站,导航福田区红树林路1号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B入口进)
公交:人才园站下车/港大医院站或金海燕花园站下车(B入口进)
预约电话:“内伶仃福田自然保护区”小程序预约
独特的自然景观
5月份,深圳红树林会出现一年一度的“变色季”,红树林的树叶由绿转红,层林尽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这一自然现象不仅展现了红树林的生态魅力,也为游客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红树是深圳第二市树,零星分布在深圳各河口海岸线,可为什么叫红树林呢?其实不是因为其树叶或花瓣的颜色,而是长久以来,红树植物因为受到海水的周期性浸淹,使其树皮含有丰富的单宁酸,如果被砍伐或者受到破坏,单宁酸遇到空气就会迅速发生氧化,使树干呈红色,这就是“红树”这个名称的由来。
由于红树林变色受气候条件、植物生长周期等多种因素影响,观赏期相对较短,且难以精确预测。今年,最佳观赏期恰巧集中在本周,为公众提供了绝佳的观景时机。目前,红树林已经呈现出一半绿叶、一半红叶的半染状态,预计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将会达到色彩饱和度的峰值,届时,整片林地将被绚烂的红叶覆盖,犹如披上一件华丽的彩装,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