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八十年坚守,让中国建筑之美闪耀春晚舞台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八十年坚守,让中国建筑之美闪耀春晚舞台
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一档名为《栋梁》的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惊艳亮相。节目通过数字化手段,展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精妙结构和美学价值。而在这场视觉盛宴背后,有一支团队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学术把关:确保每一帧都符合建筑学标准
为了确保节目内容的准确性,央视春晚节目组特邀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担任学术顾问。学院为节目提供了十二份古建筑测绘成果,涵盖了佛光寺东大殿、故宫太和殿等中国古建筑瑰宝。这些测绘成果为节目组提供了精准的数字孪生建筑模型,确保了视觉呈现的严谨性。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朱蕾透露,节目组在距离春晚42天时就带着脚本草稿来到学院,与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王其亨教授研究团队进行深入讨论。经过反复修改,最终确定了节目中涉及的具体建筑元素。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双方对数十处细节进行了优化调整,力求完美呈现中国古建筑之美。
八十余载积淀:中国古建筑测绘领域的领军者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在古建筑测绘领域的研究始于1941年,至今已有八十余年历史。学院师生的足迹遍布全国,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古建筑测绘数据。从避暑山庄到故宫,从颐和园到天坛,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地都留下了天大师生的测绘足迹。
学院在教学中秉持“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学风,将古建筑测绘作为必修课程。这项工作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古建筑的感情,更为守护中国古建文明做出了卓越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天大最早推动将三维激光扫描、低空遥感等无接触测绘技术应用于古建筑测绘领域,在数据采集和数字化处理技术方面始终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
成果斐然:为世界呈现中国建筑之美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在古建筑测绘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学院编著的《古建筑测绘》教材,广泛应用于文物建筑从业人员,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此外,学院编制的《文物建筑测绘规程》已进入国家文物局审批阶段,将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全国的古建筑测绘工作。
著名古建筑学家、天津大学教授王其亨带领团队,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和解读“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近两万件,并成功推动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一成就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智慧,也让中国建筑在世界舞台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和认可。
传承与创新:让中国建筑走向世界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在传承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创新。从2008年奥运会主场馆鸟巢、水立方到北京APEC峰会主会场,从杭州G20峰会主会场到2022年冬奥会雪游龙,许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等天大校友设计的建筑,都在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
通过央视春晚这个全球瞩目的舞台,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不仅展现了中国古建筑之美,更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份跨越百年的坚守与传承,正在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向世界讲述着中国建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