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镧:尿毒症患者的福音?
碳酸镧:尿毒症患者的福音?
碳酸镧作为一种新型磷结合剂,主要用于降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磷水平。它通过与食物中的磷酸根交换生成不溶于水的磷酸镧沉淀,从而减少磷酸根吸收并降低血中磷酸盐浓度。研究显示,碳酸镧联合醋酸钙能有效控制血磷,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存率。这一发现对于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碳酸镧的作用机制
碳酸镧是一种非钙、非铝的磷结合剂,其作用机制是在胃酸环境中释放镧离子,与食物中的磷酸盐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减少肠道对磷的吸收。这种作用机制使其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磷水平,改善高磷血症引起的代谢失衡。
临床应用效果
一项针对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碳酸镧联合醋酸钙治疗能显著降低血磷水平。研究纳入了133例患者,其中VS-505 1.50g/d、2.25g/d、4.50g/d和6.75g/d分别平均下降了0.80mg/dL、0.94mg/dL、1.62mg/dL、1.78mg/dL。同时,碳酸司拉维拉姆组下降了1.38mg/dL。此外,在血磷达标率方面,也与VS-505的剂量相关,在治疗接受时,VS-505 1.50g/d、2.25g/d、4.50g/d和6.75g/d的达标率分别为11.1%、19.2%、30.4%和38.5%,碳酸司维拉姆组为38.5%。对于完成6周治疗的患者而言,其血磷达标率有所增长,VS-505 6.75g/d的达标率为52.9%,而司维拉姆仅为40.9%。
相比其他磷结合剂的优势
与传统磷结合剂相比,碳酸镧具有以下优势:
更高的磷结合能力:碳酸镧的磷结合能力是碳酸钙的2倍,是醋酸钙的4倍。这意味着患者可以服用更少的药片达到相同的降磷效果,提高了用药依从性。
较少的不良反应:碳酸镧不含有钙和铝,避免了传统磷结合剂可能导致的高钙血症和铝中毒风险。常见的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腹泻等,但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长期安全性:长期使用碳酸镧不会导致镧在体内蓄积,也不会影响骨骼代谢。这对于需要长期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尤为重要。
使用注意事项
尽管碳酸镧具有诸多优点,但在使用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特殊人群用药:儿童和青少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明确,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评估后使用。
用法用量:需随餐咀嚼服用,初始剂量为每日750~1500mg,根据疗效逐步调整至目标范围。需充分咀嚼药片以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牙齿功能不佳者可将药片碾碎后服用。
监测指标:服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平衡,特别是血磷、血钙和PTH水平。
药物相互作用:碳酸镧可能影响某些药物的吸收,如四环素类抗生素和左甲状腺素,因此在服用这些药物时需间隔至少2小时。
结语
碳酸镧作为尿毒症患者控制血磷的新型药物,其临床效果已得到充分证实。它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血磷水平,改善高磷血症,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对于需要长期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来说,碳酸镧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治疗选择。然而,任何药物都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患者不应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通过合理用药和定期监测,碳酸镧将为尿毒症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