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教会孩子说“有你真好”
用故事教会孩子说“有你真好”
“有你真好”,这是一句简单却充满温度的话,它承载着我们对他人善意与帮助的感激之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会他们说这句话,不仅是培养一种礼貌习惯,更是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感恩的种子。
在实践中感受“有你真好”
在台湾慈济青少年成长班的一堂课上,孩子们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深刻体会到了“有你真好”的含义。
课程开始时,志工陈雪华带领孩子们做运动暖身,通过模仿打篮球、游泳、跳绳等动作,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活动身体。接着,志工许丽卿教孩子们学习手语歌《感恩》,她解释说:“手语是视觉语言,配合手势还要放对位置。”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感恩”这个动作——除了打“谢谢”的手势,还要将右手放在右太阳穴旁。
最特别的是大富翁游戏环节。这是一个真人版的大富翁游戏,每组需要分工合作,有骰子手、棋手和算钱高手。游戏规则是:当走到某一格时,全组需要一起回答问题,才能买下土地所有权。问题涉及慈济基金会的重建工程、环保知识、历史知识等。这个游戏不仅考验团队合作,还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感恩。
最后是手作糕饼环节。孩子们在志工黄淑瑛的指导下,用五谷粉、燕麦薏仁粉等原料制作糕饼。他们认真量取食材,揉面,选择模具压出形状,还用坚果和蔓越梅点缀。完成后,孩子们还将糕饼送给现场的工作人员,表达对他们的感谢。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感恩,还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正如一位学员洪士纶所说:“最想感恩的是妈妈,也因为妈妈的介绍,他才会有机会参加慈少班,让他可以不怕生,进而在工作上的人际关系,不害怕交朋友。”
在故事中领悟“有你真好”
在一个遥远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叫小米的男孩。他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却充满了诗意与温情。村子里有一位智慧树爷爷,他是所有孩子的导师,也是小米最敬爱的人之一。每当月圆之夜,智慧树爷爷都会给孩子们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并教会他们生活的道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课便是对万物心怀感激之情。
有一天,村里的河流因连日暴雨泛滥成灾,稻田被毁坏殆尽,村民们陷入了困境。在这危急时刻,是远方的城市援助了这个偏僻山村,送来粮食并帮助村民重建家园。目睹这一切的小米深受触动,他在心中默默种下了一枚特别的"感恩之籽”。
此后,小米每日除了勤奋劳作之外,更用心去回馈自然和社会的帮助。他对老者的教诲铭记于心,照顾受伤小鸟恢复飞翔的能力;他以无比耐心灌溉干涸的土地使其再次焕发生机;他还主动学习知识技能,立志长大后能为村子带来更大的改变和发展。
某次冬季严寒中,城市又遭遇大雪封路导致食物短缺,这时已经成长为青年的小米毫不犹豫地带领乡亲们将丰收的谷物送往城里救援,他说:“我们曾经受过别人的恩惠,现在正是播撒这粒‘感恩’种子的时候。”
就这样,“感恩”这一理念如同一株生命力旺盛的大树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心底,不断滋养出新的枝丫,结出了善良、互助与希望的美好果实。
在生活中践行“有你真好”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呢?
从感恩父母做起:带孩子参观父母的工作场所,让他们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比如,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他们体会劳动的不易。
在对比中学会感恩:可以带孩子去孤儿院参观,或者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让他们在对比中学会珍惜。
父母要学会示弱:不要把每件事都做得完美,给孩子一些参与的机会。比如,可以让孩子帮忙做简单的饭菜,或者让他们负责照顾家里的植物。
利用节日进行感恩教育:在春节、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鼓励孩子亲手制作礼物,表达对亲人的感谢。
-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当孩子对他人表示感谢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比如,当孩子对帮助他的老师说“谢谢”时,可以表扬他:“你真有礼貌,老师一定会很高兴的。”
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教育,孩子们会逐渐学会感恩,理解“有你真好”的深刻含义。当他们能够真诚地说出这句话时,也就意味着一颗感恩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温暖的故事和实际行动,教会孩子说“有你真好”,让他们在感恩的滋养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