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敬涵教授解析:AI战场决策如何重塑全球政治格局
曾敬涵教授解析:AI战场决策如何重塑全球政治格局
10月21日,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曾敬涵教授将举办一场关于“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与安全困境”的重要讲座。作为国际政治与科技政策领域的知名学者,曾教授将深入探讨AI战场决策如何重塑全球政治格局这一前沿议题。
AI战场决策的最新进展
2024年,世界各地的冲突中,AI技术的应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在乌克兰战场上,无人机已成为作战主力,双方投入数以万计的无人机,执行侦察、打击等多样化任务。土耳其“旗手”TB-3无人机成功在“阿纳多卢”号两栖攻击舰上实现起降,展现了无人机技术的新突破。美国计划到2030年部署至少1000架AI控制的无人战斗机。
地面无人系统也取得显著进展。新加坡推出的“金牛座”四驱无人车不仅能执行后勤运输任务,还能携带释放机器人或无人机,扩大监视范围。美国陆军演示了可远程操控的无人版“海马斯”火箭炮,展示了地面无人系统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在水面水下领域,澳大利亚的“幽灵鲨”无人潜航器和俄罗斯的“准星”多功能海上无人艇相继完成测试,预示着水面水下作战能力的重大飞跃。
AI引发的地缘政治变革
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国际关系格局。美国和中国作为AI军事应用的主要竞争者,都在积极研发和部署相关系统。美国空军启动“毒液”项目,计划投资近5000万美元用于AI技术在飞机上的应用。OpenAI与安杜里尔工业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首次向军事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AI智能体(Agentic AI)的出现,为军事决策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这种能够独立完成复杂任务的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快速整合多领域信息,还能帮助制定更周密的行动方案。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希克斯表示,AI智能体将帮助指挥官加快决策速度,提高决策质量。
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然而,AI战场决策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从伦理角度来看,AI缺乏对复杂情境下道德和法律后果的理解。在快速变化的战场环境中,基于算法的决策系统可能取代人类判断,增加意外冲突的风险。
曾敬涵教授指出,虽然科技进步带来了潜在的力量,但随之而来的不确定性也几乎是无法预知的。过去,国家间的军事对抗往往受制于可预见的武器系统,而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混合现实与虚拟环境的交织,加大了判断难度。
未来展望
面对AI战场决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未来战争更可能呈现人机协作模式。AI作为辅助工具提升决策效率,而关键决策仍由人类掌控。这种结合既能发挥AI的速度与精准优势,又能利用人类的智慧与道德判断。
曾教授强调,各国在追求自主发展AI技术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以技术标准的统一为出发点,未来可以通过多边机制加强全球治理,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挑战。这不仅是为确保各国的国家安全,更是为了保护普通民众免受潜在技术滥用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