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13岁结婚,78岁被暗杀,印度国父甘地的丰功伟绩和令人意外的过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13岁结婚,78岁被暗杀,印度国父甘地的丰功伟绩和令人意外的过去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24002461_121161321

甘地是印度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仅推动了印度的独立进程,更对全球的和平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位"圣雄"的传奇一生,从他在南非的经历,到领导印度独立运动的壮举,再到他令人意外的私人生活。

领导印度走向独立的天降猛男

"甘地是领导印度走向独立的人。"简单地说,我们可以用这一句话概括甘地的一生。

让我们接着剖析一下印度的历史,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历史非常悠久。但是在进入近现代之后,尤其是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却实际支配着印度。可以说,近现代的印度就是作为英国的一个海外殖民地而存在于世的。

这一时期(1858~1947年)的印度被称为"印度帝国(IndianEmpire)"或"英属印度帝国",印度皇帝由英国君主担任。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英国承诺"战争结束后给予印度自治权",并要求印度协助大英参加战争。但是,英国在战后不仅没有兑现承诺,反而还制定了严格的治安维持法《罗拉特法》,剥夺了印度言论和政治活动的自由。

对于这种背刺行为,印度民众大为震怒。此时一位天降猛男出现了,他带领人民反抗大英的统治,这个人就是甘地。

甘地领导了印度代表性政党印度国民大会党(IndianNationalCongress),并与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后来的印度第一任总理)等人领导印度的独立运动。当时甘地向民众呼吁的是"非暴力、不合作"。

这是一种严厉的方法,即使被英军或警察殴打、殴打或枪击,也绝不用暴力对抗。这个运动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忍耐力,会让很多人流血甚至丧命。

第一次不服从运动——独特的手纺车运动

虽然不使用暴力抵抗,但是印度民众并不是什么都不做。他们会用"不服从"的方法抵抗英国。

例如,每当有人介绍甘地时,经常会使用纺车的照片。

殖民地时代以前,印度棉布生产很发达。印度人民种植棉花纺线,亲手织出棉布出口到英国。

但是到了殖民地时代,印度只向英国出口棉花作为原料,英国工厂生产的棉布则反过来进口印度。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纺织产业蓬勃发展,印度则成为廉价原料的来源地。

这种商业上的逆转导致印度的棉织品产业迅速衰退,进而导致印度社会贫困化的加剧。

甘地为了在印度恢复失去的棉织品产业,呼吁抵制英国产棉布制品,恢复印度家庭手工业的棉织品。其象征就是这张"转动纺车的甘地照片"。

在这场运动(手纺车运动,即第一次不服从运动,1919年至1922年)中,甘地多次被捕入狱,而民众缺乏了甘地的指导,很快倒在了印度政府的阴谋之下。

1922年2月5日,在北方邦附近的乔里乔拉村,被警察开枪激怒的印度民众烧死了22名警察,第一次不服从运动被迫中止。

第一次不服从运动就这样算是虎头蛇尾的结束了,虽然英国以阴谋强迫运动结束,但甘地以及印度百姓不会就这样臣服于英政府的统治。随后在1930年,浩浩荡荡的第二次不服从运动以食盐运动为契机悄然开始。

第二次不服从运动——食盐运动

英国对盐实行专卖制度,这是英国统治印度的一大收入来源。也就是说,没有英国的许可,印度人民生产销售生存所必需的食盐是有罪的。

第一次不服从运动之后,甘地要求修改食盐专卖制度,实现自由化,但被印度总督,后来的哈利法克斯伯爵爱德华·伍德所无视。

因此,甘地和他的78名支持者决定以"游行"的方式进行反抗。1930年3月12日,他们从古吉拉特邦的艾哈迈达巴德出发,花了23天走了大约386公里的路程,抵达德里。这个情景被英国和国内外的记者们大肆报道。

4月6日早晨,甘地抵达旧都德里。他把含着盐的泥块举在手里,高喊着:"用这个,我们将动摇大英帝国的根基!",然后开始煮海水。他亲自开始制盐,并鼓励人们也这样做。

这次食盐游行得到了民众的大力支持。1930年5月4日,甘地被逮捕(1931年1月26日被释放)。虽然他又一次进了监狱,但他在印度走向独立的道路上赢得了人们的心。

不抵抗运动的源头,甘地在南非的遭遇

甘地虽然被称为玛哈德玛·甘地,但玛哈德玛并不是他的名字(他的名字是"莫罕达斯·甘地"),而是"伟大的灵魂"的意思。后来人们称赞他的行为,这样称呼他。

如此"伟大的人"甘地,在孩提时代和青年时期却如古天乐一样,"相貌普通,平平常常"。作为波尔班达尔土邦(现在的古吉拉特邦)首相的儿子出生的他家境优渥,算是个纨绔子弟,不过却谈不上优秀。甘地在大学中途退学后,家里的朋友建议他去伦敦学习法律。

此时的甘地已经结婚,并已为人父,他决定把家人留在印度,独自一人前往伦敦。1888年9月4日,18岁的甘地从孟买乘船前往英国。

他在伦敦大学学习法律,并在1891年取得英国律师资格。之后他曾一度回到印度,希望在孟买开设律师事务所,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据说失败的原因是甘地对自己的委托人也贯彻了公正的态度,所以在法庭辩论时很难偏袒委托人)。

在堂兄的邀请下,甘地在1883年4月与家人一起移居到当时属于英国管辖的南非。在那里他做了21年的律师。

在刚来到南非的一段时间里,甘地努力表现得像个"英国绅士"。但是作为有色人种,甘地在种族隔离的南非受到歧视。1893年5月31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这一天,甘地正在坐火车。尽管持有一等座的车票,但因为肤色问题,列车员还是命令他改坐三等座。甘地断然拒绝,但列车员还是把他从火车上扔了出去。

随着这些种族歧视经验的积累,甘地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印度人"。在南非时期,他开始了废除种族歧视的运动,并在南非首次被逮捕。1915年,他回到印度,正式领导印度的独立运动。

13岁结婚,却履行着禁欲主义,甘地矛盾的私人生活

甘地很早就踏入了婚姻生活中,根据当时印度的童婚习俗,甘地在13岁时就与妻子卡斯图尔巴(Kasturba,1869~1944年)结婚。16岁的时候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几天后夭折),在18岁去伦敦留学之前,甘地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

16岁时,甘地的父亲去世。据说因为父亲临终时,甘地正在和妻子进行性行为,所以没能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这件事给他留下了巨大的遗憾。再加上,由于青年时期受到性欲和嫉妒心的折磨,这两件事的影响,让甘地在36岁时做出了一个决定。

这个决定就是禁欲,即梵天实验,在维持婚姻生活的同时,放弃了一切性生活。

实行禁欲主义的甘地,被媒体广泛报道,人们都想深挖他是否真的禁欲了。在媒体的渲染下,人们渐渐听到一些传言,那就是在他晚年时,和女性们同床共枕。

这件事一直到现代,很多人都持批判态度,但甘地并没有隐瞒这一点。面对甘地这令人意外的一面,有人分析说,这也是他的"梵天实验"之一。

印度独立了,却没有完全独立

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虽然此时印度独立的气氛更加高涨,但是印度的"宗教间的对立"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在印度内部,印度教徒占大多数,伊斯兰教徒也占四分之一左右,两种宗教信徒之间的对立非常激烈。

甘地所希望的终究是"统一印度"的独立,英国方面也在寻找不把印度一分为二的方法。但是最终,英属印度的最后一任总督路易斯·蒙巴顿放弃了"统一印度"的想法。1947年6月4日,他宣布将印度帝国独立为"印度"和"巴基斯坦"。

印巴分治在印度国内引起了动荡。被认为是印度一方的伊斯兰教徒向巴基斯坦一方移动,巴基斯坦一方的印度教徒则向印度一方移动,由于迁徙,产生了很多难民,教徒之间的对立也变得更加激烈。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独立,第二天,也就是8月15日,印度独立了。

甘地坚持推行绥靖政策,遭到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和印度教原教旨主义者的深仇大恨,他们认为甘地"过于站在伊斯兰教一边"。1947年10月,独立后不久,第一次印巴战争爆发。

在这种混乱中,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新德里被印度教原教旨主义者纳胡拉姆·戈塞暗杀。

印度虽然独立了,但却没能实现"超越宗教、民族的藩篱,作为一个完整的国家独立"。从某种意义上说,甘地在"半途"辞世。

印度国父、圣雄甘地虽然离世了,但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美国黑人平权家马丁·路德·金、南非国父纳尔逊·曼德拉等人。

如何看待他的运动,根据所处的立场和主义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以"平等"和"人权"为宗旨的志向,以及"非暴力"这种有勇气的战斗方式深深地刻在了很多人的心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