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与WTO最新评估:俄乌冲突下的全球经济影响
联合国与WTO最新评估:俄乌冲突下的全球经济影响
2024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最新一期《全球贸易展望与统计》报告,预计2024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增长2.6%,2025年将进一步增长3.3%。然而,这一预测也伴随着巨大的下行风险,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持续的地区冲突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全球贸易格局正在重塑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及其主要西方盟友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的制裁。然而,大多数“全球南方”国家选择不参与制裁,或是寻找契机为本国谋求更多利益。这种新的世界秩序将产生深远的经济影响。
“全球南方”国家主要由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构成。这些国家正迎来发展的重大转折。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西以及南非等国家通过“大金砖”(BRICS+)和其他区域协议建立了多边合作,在全球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力。
扩容后的“大金砖”国家占全球GDP(国内生产总值)的28%,代表着不容忽视的经济力量。它们正在试图打造自己的金融体系,重点推进去美元化。2000年,中国、印度和东盟等国家达到中产阶级生活水平的人口只有1.5亿。如今,这一数字已飙升至大约15亿,是西方国家总人口的2倍。到2030年,这一数字预计还将翻一番,达到30亿。
此外,世界各集团之间的贸易模式也将不断改变。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南方国家之间的贸易总量首次超过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目前,在全球商品贸易总量中,南南贸易占35%,而北北贸易仅占25%。
经济影响与风险
WTO报告对2023年全球贸易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高昂的能源价格和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对制成品的需求,进而导致货物贸易量和贸易额的下降。相比较而言,服务贸易发展较为乐观,服务出口增长9%,达到7.54万亿美元,部分抵消了货物贸易的下降。大多数地区的进口量也有所下降,尤其是欧洲,进口量大幅下滑。而大型燃料出口经济体因为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其进口得以维持,使得全球贸易总体仍高于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
从地区来看,WTO预计2024年非洲出口增长最快,将达到5.3%,但出口量仍较低。独联体地区的增长略低于5.3%,主要因俄乌冲突后出口急剧下降,基数较低。北美(3.6%)、中东(3.5%)和亚洲(3.4%)的出口将适度增长,而南美增长缓慢,仅为2.6%。欧洲出口预计将仅增长1.7%,落后于其他地区。预计亚洲和非洲的进口将强劲增长,分别为5.6%和4.4%,有助于支持全球对贸易产品的需求。然而,其他地区的进口增长预计低于平均水平,包括南美(2.7%)、中东(1.2%)、北美(1.0%)、欧洲(0.1%)和独联体地区(-3.8%)。
未来展望
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的《2025年全球风险报告》显示,国家间武装冲突是2025年全球面临的首要风险。受乌克兰、中东和苏丹等地区局势影响,地缘政治危机和武装冲突给全球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报告认为,多边方案将是应对全球未来风险的唯一途径。报告呼吁国际社会坦诚对话、重建信任、加强合作,创造可持续且包容的未来。
面对这些挑战,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其全球供应链布局。科尔尼全球商业政策委员会建议企业将供应链多元化战略扩展至亚洲以外的地区,把握传统低成本国家以外的“全球南方”国家的经济优势。同时,企业还需要充分考虑关税政策带来的影响,明确供应链中哪些特定环节可能会受到拟议关税及预期反制措施的影响,并评估哪些业务领域可能从制造业回流中受益。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的背景下,这些来自联合国、WTO和世界经济论坛的最新评估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它们不仅揭示了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也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有价值的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