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无人系统如何重塑未来战场?
智能无人系统如何重塑未来战场?
2024年8月,美英澳三国组成的"奥库斯"联盟在"融合项目—顶点4"联合演习中,测试了人工智能支撑下的无人机和其他自主作战装置。这次测试中,三国的无人机在同一空域共同行动,操作员能够定位、瘫痪和摧毁地面目标。英国国防科技实验室称,这是首次在实时军事环境中使用自主和人工智能传感系统。
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智能无人系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迈入新阶段。从最初的侦察监视,到如今的自主作战,智能无人系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现代战争的面貌。
智能无人系统的多样化应用
智能无人系统主要包括无人机、无人战车、机器人等多种类型,它们在现代战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人机:无人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智能无人系统。从早期的侦察、校射、通信中继等保障任务,到后来的察打一体,再到现在的空战无人机,其功能不断拓展。例如,美国MQ-9"死神"无人机已具备发射空空导弹的能力,而DARPA的"空战演进"项目更是实现了人工智能驾驶的X-62A验证机在近距离空中缠斗中击败人类飞行员。
无人战车:无人战车在地面作战中展现出独特优势。2021年,美陆军进行"自主多域发射器"概念演练,C-130运输机将加装"海马斯"火箭炮的无人车投送至西太平洋某岛屿上,成功摧毁了红方舰艇和陆上防空系统。
机器人:机器人在战场上的应用也日益广泛。2022年6月,美陆军开展人机编组测试,机器人战车潜入敌后发射烟雾弹,遮挡对手攻击直升机的视线,引导步兵分队实施火力打击。
智能无人系统的创新战法
智能无人系统的规模化协同运用,催生了多种创新战法。
侦察感知+火力引导:在俄乌冲突中,双方大量使用侦察无人机进行战场感知,探测对方目标并引导火力实施打击。例如,俄陆军装备的"海鹰"、"扎拉"等近程小型情侦无人机可快速收集情报,并利用"射手"系统将目标数据回传至炮兵部队,实现3至5分钟内的快速打击。
巡弋待战+即时打击:察打一体无人机可长时间在任务区域上空巡弋,实时动态地监视战场,并对时间敏感目标和快速机动目标实施跟踪打击。在2022年2月24日至3月底的一个月中,乌军"TB-2"无人机击毁了5辆坦克、8辆装甲车、9门火炮、15辆防空导弹发射车等目标。
快速穿越+自杀攻击:巡飞无人机武器系统具有体积小、效费比高、作战运用灵活等特点,能够根据作战需要快速大量部署。据统计,截至2024年1月,俄军在俄乌冲突中发射了超过3940架"见证者"巡飞无人机。
诱饵消耗+导弹突袭:在俄乌冲突中,俄军曾使用廉价的"见证者"无人机作为诱饵,消耗乌防空体系的拦截弹药,随后以巡航导弹进一步增加乌防空压力,最终以"匕首"高超声速导弹突破拦截,命中目标。
智能无人系统对未来战场的影响
智能无人系统的广泛应用,正在重塑未来战场的形态。
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美海军作战部长提出建立由有人和无人平台组成的混编舰队。2021年美海军的"无人系统集成作战问题-21"演习中,无人潜航器、无人机和无人艇与有人海上作战平台进行了协同作战演练。
指挥控制权的转变:未来智能化战争的指挥主体将由人向人机混合智能体转变,指挥控制权将由人类独占向部分让渡给人工智能转变。在人工智能系统加持下,从传感器发现目标到开火的闭合时间大大缩短。
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提升:美军的"全球信息优势实验"中,"盖亚"战役级态势感知系统可实时集成各域情报数据,提供对手全球兵力分布情况及行动预警信息。
发展趋势与挑战
智能无人系统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技术挑战:智能无人系统需要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支持,以实现更复杂的战场决策。同时,系统安全性、可靠性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伦理挑战:随着自主性增强,责任归属、道德边界以及国际法遵守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在提升作战效能的同时确保符合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是各国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军备竞赛风险:智能无人系统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新一轮军备竞赛,加剧国际紧张局势。"奥库斯"联盟的行动就引发了对地区安全稳定的担忧。
智能无人系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现代战争的面貌。从最初的侦察监视,到如今的自主作战,其功能不断拓展。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无人系统将在战场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将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