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吴某凡案看公众人物如何应对网络诽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吴某凡案看公众人物如何应对网络诽谤

引用
观察者网
8
来源
1.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234576&s=fwtjgzwz
2.
https://www.sohu.com/a/848499998_121117082
3.
http://www.xn--fiqy2feugdwrjqh363anf7a.xn--vuq861b/view.php?d=221384
4.
https://www.yifalawfirm.com/listnews/show.php?itemid=292
5.
https://m.jfdaily.com/sgh/detail?id=1410153
6.
http://news.jznews.com.cn/system/2024/08/04/030077970.shtml
7.
http://www.pushenlaw.com/news/zhuanyewenzhang/112.html
8.
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83238&libid=040106

2024年5月,一起发生在微信群内的名誉权纠纷案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案件主角是社区居民吴某和刘某,两人因在微信群内互怼而对簿公堂。这个看似普通的邻里纠纷,实则揭示了网络时代名誉权保护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01

案件回顾:微信群内的“骂战”

吴某与刘某同为某社区居民,两家曾因刑事案件产生矛盾。吴某在社区“某某超市”微信群中发送“人在做天在看,是非因果终报应”等文字。刘某随即做出反应,在该微信群中发送大量关于吴某父女道德品行败坏的辱骂性内容。尽管微信群主提醒刘某要文明发言,吴某也要求其删除不当言论,刘某仍继续在群内发表侮辱性言辞。

该微信群成员多达200余人,均为社区居民,主要用于便利社区超市售货。吴某以名誉权受侵犯为由将刘某起诉至法院,要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0元。

02

法院判决:名誉权受损,赔偿1000元

法院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在本案中,虽然吴某、刘某在微信群中发送的信息均未指名道姓,但结合两人发送信息的内容、顺序,以及两家之前的刑事诉讼纠纷和公安机关查明的事实,可以认定双方在涉案微信群中发送的信息均指向对方家庭。

刘某在200余人的网络公共空间虚构吴某父女的道德问题,方式及言语措辞明显不当。该微信群成员为本社区居民,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关于品德的围观和评价。因此,刘某的行为侵犯了吴某的名誉权。

然而,法院同时指出,吴某在微信群中发送不当信息,方式方法亦有所不当。最终,法院判决刘某赔偿吴某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

03

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保护:特殊性与挑战

这起案件虽然发生在普通居民之间,但其中涉及的名誉权保护问题,对于公众人物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公众人物遭遇网络诽谤的事件屡见不鲜。那么,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保护有哪些特殊性呢?

以歌手尚雯婕为例。2024年,尚雯婕将一位在她社交媒体下留言的网友告上法庭,称其言论损害了自己的名誉权。然而,上海静安区法院并未认定尚雯婕的名誉权受到损害,理由有二:

  1. 该网友的评论没有明确的主语,无法确定指向性
  2. 作为公众人物,尚雯婕需要对公众评价承担更多的容忍义务

这种“容忍义务”并非公众人物独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六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然而,对于公众人物而言,这种容忍义务的范围更广。正如在吴某凡诉“秦岭二月”名誉权纠纷案中,法院同样提到了公众人物需要对公众的言论保持必要的克制和容忍。

04

最新案例:涂磊名誉权纠纷

2024年5月,情感导师涂磊被网友“酸菜饱饱”爆料私生活混乱,被指为“中年版吴某凡”。尽管涂磊已向警方报案并表示将追究造谣者责任,但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的关注。

在这一案例中,涂磊作为公众人物,其名誉权是否受到侵害,同样需要考虑其作为公众人物的特殊性。一方面,他需要对公众的批评和质疑保持必要的容忍;另一方面,如果爆料内容严重失实,且对涂磊的名誉造成实质损害,他仍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05

应对网络诽谤:公众人物的维权之道

面对网络诽谤,公众人物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提供一些帮助:

  1. 及时固定证据:在发现诽谤言论后,第一时间通过截图、录屏等方式保存证据,必要时可进行公证。

  2. 评估言论性质:判断言论是否属于恶意诽谤,是否超出了公众人物应有的容忍范围。

  3. 寻求法律援助:咨询专业律师,了解维权途径和可能的法律后果。

  4. 理性应对:避免在情绪激动下采取过激行动,保持冷静,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权益。

  5. 适时发声: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官方渠道回应,澄清事实,但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进一步激化矛盾。

  6. 关注案件进展:如果选择诉讼途径,要密切关注案件进展,配合律师提供所需证据。

  7. 维护心理健康:面对网络暴力,要注意调整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

  8. 加强隐私保护:提高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减少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9. 建立危机应对机制:对于经常处于公众视野的人物,建议建立完善的危机应对机制,包括组建专业团队、制定应急预案等。

  10. 利用平台规则:熟悉各大社交平台的规则,必要时可通过平台举报机制处理不当言论。

06

结语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他们需要对公众的批评和监督保持必要的开放态度;另一方面,当遭遇恶意诽谤时,也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通过合理维权,不仅能够维护个人权益,也有助于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理性的公共讨论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