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浦九龙山为什么叫“九龙山”
乍浦九龙山为什么叫“九龙山”
在我国5000多年的历史演进中,龙成了华夏儿女的共同文化图腾和海内外同胞共同记忆的纽带,“龙文化”也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以“龙”字命名的地方古今屡见不鲜,乍浦的“九龙山”就是其中之一。
在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下,连绵起伏的九龙山无论从陆地、大海还是空中看,恰似一条巨大的青龙俯卧在杭州湾北岸海滩,所以九龙山也曾叫青龙山。如果你到九龙山旅游,热心的乍浦人一定会先给你讲一个在乍浦流传很久的“九个龙子化成山峰”的神话传说故事。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很久很久以前,当地有位渔民在海滩上救了龙王三太子,三太子为了报恩,做了渔民家的上门女婿,后来有了九个龙子,九个龙子长大后,与龙王派来接三太子回宫的龟将军及虾兵虾将在海上大战,掀起万丈海浪,九个龙子最后身受重伤变成九座山丘……当然,这个故事只是一个神话,但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美好想象及斗争精神。
图 | 乍浦志图谱
有人以为九龙山是九座山,其实不是,九是约数,表示多的意思。九龙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九龙山指平湖全境的山丘、包括瓦山(雅山)、土山、独山及海上的岛屿,而狭义的九龙山仅指乍浦沿海的山丘。
据史料记载和地质构造表明,广义的九龙山属于浙西天目山余脉,分4个时期形成。距今约6亿年的古生代中寒武纪时期,乍浦出现第一座山即瓦山(雅山),稍晚一些,出现了第二座山即土山,而汤山及王盘山诸岛大约在2亿年前的中生代上侏罗纪时期形成,紧接着中生代晚侏罗纪时期火山活动达到全盛期,出现了陈山、西常山、高公山、灯光山、龙尾山等山丘,时间大约距今1.35亿年。
狭义的乍浦沿海九龙山有4.64平方公里,呈东西走向,以乍浦人认识九龙山的习惯从西到东排列,九龙山的龙头是西面的观山,龙尾是东北的龙尾山,而汤山就象龙含在嘴里的一颗宝珠,所以汤山最早时叫龙珠山,宋代以后才叫汤山。
有1.35亿年以上山龄的九龙山,距今3000年前后还是内陆山丘,2000年前古海岸线开始内陷,历经沧海桑田,九龙山的地理位置逐渐突出,最后成了杭州湾北岸阻挡海侵的天然屏障。如今,九龙山又成为国家森林公园和旅游度假区,每天吸引着四面八方游客来观赏山海美景、享受九龙山天然氧吧那沁入肺腑的清新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