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脐橙与客家擂茶:赣州的美食传奇
赣南脐橙与客家擂茶:赣州的美食传奇
“赣南脐橙”这个响亮的名字,早已成为中国水果界的一张金色名片。作为江西省赣州市的特产,赣南脐橙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市场上也逐渐崭露头角。然而,在赣州这片富饶的土地上,还有一种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的饮品——客家擂茶,与赣南脐橙一起,共同塑造着赣州的美食传奇。
赣南脐橙:从引进到“橙中之王”的华丽转身
赣南脐橙的故事,要从1971年说起。那一年,赣州信丰县的果农袁守根从湖南邵阳引种了第一株脐橙树。谁也没想到,这株看似普通的果树,会在这片红土地上生根发芽,最终发展成一个年产值上百亿元的产业。
赣南脐橙之所以能成为“橙中之王”,与其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密不可分。赣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富含稀土元素,为脐橙的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在这里培育出的赣南脐橙,果大形正,色橙红,肉质脆嫩,风味浓甜,堪称橙中极品。
如今,赣南脐橙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是中国四大脐橙之乡之一。2024年,赣南脐橙品牌价值更是连续9年位列中国水果类第一名,荣获“中华名果”等称号,成功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这颗小小的橙子,不仅成为了赣州的骄傲,更成为了中国农业的一张闪亮名片。
客家擂茶:一碗传承千年的文化记忆
如果说赣南脐橙是赣州的“新贵”,那么客家擂茶就是赣州的“老灵魂”。这种起源于中原、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茶饮,承载着客家人的智慧与乡愁。
客家擂茶的制作工艺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客家地区,擂茶不仅是日常饮品,更是待客之道的重要体现。
客家擂茶主要分为两大类:净茶(咸茶)和油茶。净茶以焙炒过的绿茶、生芝麻、炒花生等制作而成,而油茶则更为讲究,将茶叶、芝麻、花生与薄荷、嫩枫叶、芫荽、艾叶等十几种香菜或野菜翻炒后,放进特制的牙钵里擂制而成。擂茶专用的木棍通常选用香樟或油茶树等无毒木料制成,以保持擂茶的天然纯正风味。
陆河油茶口味独特,回甘味浓,十分开胃、解渴。油茶具有生津止渴、防风祛寒、开胃健脾、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等保健养生功效。作为陆河油茶材料之一的紫苏在《本草纲目》中的记载是“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小茴香在《唐本草》中的记载是“茴香善主一切渚气,为温中散寒、立行渚气之要品”。
在陆河县河田镇的街道上,有很多大小不一的擂茶店,中午时分,前来吃擂茶的人络绎不绝,除了不少客家人来吃,还有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品尝。多数游客会点一钵油茶,加入芥兰、虾米、赤豆等茶菜,撒上炒米、花生,顿时茶香四溢。油茶茶味先是苦甘,继而微甜,加上茶菜的软香,炒米和花生的酥脆,可谓是“天衣无缝”。很多顾客还喜欢点一份炒粄,白色的粄条,拌着青色的芥兰、金黄色的五花肉和肉卷,入口绵软弹牙。许多顾客临走时还会特意买一两盒油茶膏。“顾客买茶膏回去放在冰箱里,可以随时用开水泡成油茶吃,十分便捷。”店老板告诉记者。
近年来,陆河县多措并举宣传陆河油茶,不断提升陆河擂茶知名度。螺洞世外梅园、螺溪谷和北中红色欢乐谷都有擂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将擂茶的历史沿革、制作配方、具体做法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外来游客进一步了解陆河擂茶文化;该县邀请省、市媒体宣传报道陆河擂茶,多形式扩大陆河擂茶的宣传面,比如,广东新闻频道《社会纵横》栏目以《陆河擂茶:客家人难以割舍的情怀》为题,对陆河擂茶进行了深入报道;该县有关部门将有关陆河擂茶宣传资料通过全县多个擂茶店派发给外地顾客,让顾客对擂茶饭前有了解、饭后有体验,进一步提高陆河擂茶的知名度;经常举办有关陆河擂茶的宣传活动,去年举办了“冬养陆河”螺洞世外梅园美食节系列活动之客家擂茶比赛,16支参赛队伍现场进行客家擂茶技艺、制作味道大比拼,评出“擂王奖”等多个奖项,进一步弘扬陆河客家擂茶文化。
一橙一茶,品味赣州
赣南脐橙与客家擂茶,一新一老,一果一饮,共同构成了赣州美食文化的独特风景。赣南脐橙以其卓越品质征服了世界,客家擂茶则以其深厚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客家人。无论是作为水果还是饮品,它们都承载着赣州人民的智慧与汗水,凝聚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
当你来到赣州,不妨先品尝一颗甘甜多汁的赣南脐橙,感受其鲜嫩爽口;再细细品味一碗香浓的客家擂茶,体会其独特的回甘。这一橙一茶,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赣州文化最生动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