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院高祥团队:纳米技术在癌症治疗中取得重大突破
华西医院高祥团队:纳米技术在癌症治疗中取得重大突破
2024年8月,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高祥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重要综述,系统总结了纳米技术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最新进展。这一突破性研究不仅展示了纳米医学的巨大潜力,更为未来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纳米技术:精准打击癌症的新利器
纳米技术,顾名思义,是在纳米尺度上进行操作的技术。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这个尺寸与生物分子相当,因此纳米技术能够精准地作用于细胞和分子水平。在癌症治疗中,纳米技术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
- 精准靶向: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以携带抗癌药物,精准定位到肿瘤部位,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 多模态成像:纳米探针可以实现多种成像方式(如CT、MRI、PET等)的结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精确度。
- 联合治疗:纳米技术可以将化疗药物、光疗药物甚至基因治疗药物同时递送到肿瘤部位,实现多种治疗方式的协同作用。
高祥团队的创新突破
高祥团队在纳米医学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特别是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方面。
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中,团队开发了基于细胞外囊泡的纳米探针,这种探针具有高亲和力,能够清晰地可视化肿瘤位置,为手术提供精准引导。例如,针对胃癌的免疫逃逸问题,研究者将叶酸、二硫化物-聚乙二醇共轭聚乙烯亚胺与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复合,作为PD-L1 siRNA递送系统,既能靶向抑制PD-L1,又可作为MRI造影剂。
在肺癌治疗方面,团队探索了siRNA和化疗药物的联合治疗策略。通过将靶向Mad2的siRNA封装到聚乙二醇化壳聚糖纳米颗粒中,可以克服耐药性,增强肺癌细胞对顺铂的反应性。此外,团队还设计了多功能纳米颗粒,可以同时递送KRAS siRNA、p53 miRNA和化疗药物,实现多靶点治疗。
未来展望:纳米技术将如何改变癌症治疗
尽管纳米技术在癌症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 药物递送效率:如何更精准地将药物递送到肿瘤部位,减少在正常组织中的分布。
- 生物安全性:长期使用纳米材料对机体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 成本问题:纳米药物的制备成本较高,如何实现产业化和临床普及是重要课题。
尽管如此,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纳米技术有望在未来十年内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高祥团队的研究为这一领域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正如华西医院高祥团队所展示的,纳米技术正在为癌症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虽然距离“治愈所有癌症”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但这些突破性的进展无疑为未来带来了更多可能性。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纳米技术将在未来的癌症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