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煎饼果子:传遗百课里的非遗美味
塘沽煎饼果子:传遗百课里的非遗美味
“传遗百课”是塘沽街道推出的一项创新非遗文化传承活动,通过户外体验的形式,让居民近距离接触和了解非遗文化。在最近的一次活动中,塘沽煎饼果子作为天津特色小吃的代表,成为了体验课程的主角。
煎饼果子:天津的非遗名片
煎饼果子是天津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小吃之一,2017年入选天津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看似简单的街头小吃,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一张薄薄的煎饼,包裹着酥脆的馃子或油条,再加上甜面酱、腐乳汁、葱花等佐料,最后撒上一把香菜,构成了天津人早餐的“灵魂”。
作为天津的“城市名片”,煎饼果子不仅深受本地人喜爱,更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打卡。据统计,每逢节假日,塘沽金街等美食集中地的日均客流量近7万人次,其中不少都是冲着煎饼果子而来。
“传遗百课”:让非遗走进生活
“传遗百课”活动以“体验式学习”为核心理念,通过设置多个非遗文化体验摊位,让参与者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煎饼果子体验区,专业师傅现场演示了煎饼果子的制作过程:先在鏊子上摊开一层面糊,打入一个鸡蛋,待边缘微微翘起时翻面,再抹上一层秘制酱料,最后将馃子或油条包裹其中。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引得现场观众连连称赞。
参与者不仅可以观看,还能亲手尝试制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从摊面糊到打鸡蛋,再到最后的卷制,每一步都亲力亲为。虽然初次尝试难免手忙脚乱,但当一份热气腾腾的煎饼果子在自己手中诞生时,那份成就感和喜悦是无与伦比的。
创新传承:让非遗焕发新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非遗文化传承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如何让非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创新传承模式。
以杭州为例,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当地推出了“非遗嘉年华”系列活动。活动涵盖展览、展演、沙龙、市集等多种形式,通过数字化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让非遗文化更加贴近年轻一代。据统计,活动期间浙江全省各类非遗宣传传播活动达到283场,充分展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
塘沽街道的“传遗百课”活动正是这种创新传承模式的生动实践。通过户外体验的形式,让非遗文化走出博物馆,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仅增强了文化的亲和力,也培养了更多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和爱好者。
结语
塘沽煎饼果子不仅是天津的特色小吃,更是一张承载着城市记忆的文化名片。通过“传遗百课”这样的创新传承活动,我们不仅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份文化遗产,也能让这份美味和文化记忆延续下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