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BiangBiang面:一碗面里的关中文化密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BiangBiang面:一碗面里的关中文化密码

引用
网易
8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LHR2BGE052298JU.html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TTJ624K052298JU.html
3.
https://www.sohu.com/a/853513751_121717540
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9845792326668380
5.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521992482958141580.html
6.
http://renminnet.cn/art_list_cont_cont.aspx?cont_id=49955
7.
http://www.renminnet.cn/art_list_cont_cont.aspx?cont_id=49954
8.
http://www.fufeng.gov.cn/col7368/col7432/202408/t20240808_490771.html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湾;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钩儿挂麻糖,坐个车车逛咸阳。”这是一首在陕西关中地区流传已久的歌谣,它所描述的,正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汉字——“Biang”。

这个由42画组成的汉字,无法通过普通输入法打出,却承载着浓厚的关中文化。它所代表的,是一种让陕西人引以为傲的特色面食——BiangBiang面。

01

独特的制作工艺

BiangBiang面的制作过程,本身就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选用上等面粉,加入适量盐水,经过反复揉搓,面团变得光滑而富有弹性。将面团分成小剂子,抹上食用油,静置醒发。待面团充分松弛后,用手按压成条状,用筷子在中间压出一条印子。最关键的一步来了:双手扯住面团两端,用力拉伸,同时轻轻弹在案板上,发出清脆的“biang、biang”声,这正是这种面食得名的由来。

面条被拉得又长又宽,形似裤带,最后从中间的印子处撕开,投入沸水中煮熟。捞出后,浇上事先准备好的油泼辣子、豆芽青菜,撒上葱花香菜,一碗香气四溢的BiangBiang面就完成了。

02

历史传说与民俗故事

关于BiangBiang面的起源,流传着多个动人的故事。其中一个版本与秦军有关。相传秦朝时期,秦军在连年征战中面临饮食难题。一位聪明的伙夫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将面团摔打成宽厚的面条,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煮熟后浇上油泼辣子,这种独特的面食很快在军中流传开来。

另一个故事则充满了文人气息。据说古时候,一位秀才来到咸阳城的一家面馆,饥寒交迫之际,面馆老板为他下了一碗宽面。秀才品尝后赞不绝口,得知这道美食尚未命名,便根据制作时发出的声音,为其取名为“BiangBiang面”。

03

文化象征与地位

在陕西关中地区,BiangBiang面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体现了关中人豪迈粗犷的性格,也展现了陕西人对面食的独到理解。在关中地区,有句老话形容当地饮食特色:“面条像裤带,辣子是主菜。”这正是对BiangBiang面最生动的描述。

BiangBiang面与油泼面、岐山臊子面等共同构成了陕西丰富的面食文化。在陕西十大怪中,“面条像腰带”说的就是这种宽厚的面条,它不仅是关中饮食文化的象征,更承载着陕西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04

结语

一碗热腾腾的BiangBiang面,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它见证了秦军的智慧,承载了秀才的才情,凝聚了关中人的生活哲学。在陕西,BiangBiang面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让他们在品味美食的同时,感受这片古老土地的深厚文化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