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福州市AI换脸诈骗案:法律如何应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福州市AI换脸诈骗案:法律如何应对?

引用
腾讯
11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13A00Y1R00
2.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html/2024-07/15/content_26080730.htm
3.
https://cloud.baidu.com/article/3346632
4.
https://cloud.baidu.com/article/3421993
5.
https://www.bj148.org/sa1/202406/t20240621_1665593.html
6.
https://frjs.jschina.com.cn/31036/202501/t20250106_8444983.shtml
7.
https://wxb.xzdw.gov.cn/xxh/ghzc/202404/t20240410_457504.html
8.
http://gxt.fujian.gov.cn/zwgk/ztjj/wxdgl/djzldxwlxxwffzzxxd/202410/t20241021_6551195.htm
9.
http://www.news.cn/legal/20240226/da985bba58bf4ea2a65b872d06aec6a5/c.html
10.
http://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61/2024-08/29/content_12742767.shtml
11.
https://www.tjcac.gov.cn/xxh/zhcs/202410/t20241012_6751104.html

2024年5月,福州市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AI换脸诈骗案。诈骗分子利用AI技术,仅用10分钟就骗走了受害者430万元。这起案件不仅暴露了AI技术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也引发了人们对AI诈骗法律规制的深度思考。

01

AI换脸技术:从“魔法”到隐患

AI换脸技术的最新发展令人惊叹。最近,一款名为Deep-Live-Cam的AI换脸工具在社交网络上引发热议。这款工具的操作极其简单,只需要一张照片,就能在视频聊天中实时替换用户的面部信息。开发者João Fiadeiro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演示视频显示,他不仅完美地复制了美国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J.D.万斯的五官特征,甚至连万斯标志性的神态、微表情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这种技术的实现依赖于深度学习和多个开源软件包。其中,Inswapper模型负责面部特征的提取和替换,而GFPGAN模型则用于增强生成图像的细节和清晰度,消除换脸痕迹。这些技术的结合,使得AI换脸效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逼真程度。

然而,这种技术进步也带来了新的风险。AI换脸技术可能被用于制作虚假视频、实施诈骗等不法行为。例如,在福州市的这起案件中,诈骗分子正是利用AI换脸技术,成功伪装成受害者的熟人,从而骗取了巨额资金。

02

法律规制:滞后与困境

面对AI诈骗的新型犯罪手段,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显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个人隐私保护不足: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文件在数据安全维护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技术标准、信息保护范围、可行举措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 网络黑灰产业认定困难:AI诈骗链条往往与网络黑灰产业联系紧密,但由于黑灰产业人员常以不知情、不知法等说法规避责任,给法律责任的精准追究带来挑战。

  3. 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法律约束力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虽然出台,但规制范围较为有限。

此外,AI诈骗的治理还面临技术要求高的挑战。诈骗分子利用先进的软硬件技术隐匿身份,发送转账指令,并通过情感要素设计增加欺骗性。这不仅使得侦查破案难度加大,还导致电子证据调取困难,内容真伪识别面临技术难关。

03

司法实践:从个案到启示

在司法实践中,AI换脸诈骗的刑事责任认定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在一起类似案件中,李某使用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通过AI换脸软件登录被害人账户,更改支付密码并冒用银行卡资金。对于李某的行为,存在两种不同观点:

  • 第一种观点认为,李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因为他在被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破解人脸识别认证,非法占有他人财产。
  •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李某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因为他是通过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方式进行诈骗活动。

最终,法院采纳了第二种观点。理由是:李某虽然使用了AI换脸技术登录账户,但并未直接窃取银行卡或转移卡内资金。他的关键行为是通过AI换脸绕过验证机制,冒用他人身份发出支付指令,这符合信用卡诈骗罪中“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这一判决表明,在处理AI诈骗案件时,司法机关会重点关注行为人的具体作案手法和关键行为,而不仅仅是技术手段本身。

04

应对之道:多方联动,技术与法律双管齐下

面对AI诈骗带来的挑战,需要从多个层面采取应对措施:

  1. 加强专门立法:应不断完善与AI诈骗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在个人信息保护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需要建立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法律体系。

  2. 提升技术防范能力:开发和应用更先进的反欺诈技术,提高对AI合成内容的识别能力,同时加强对AI技术的监管,防止其被滥用。

  3. 加强行业合作:各行业应加强数据安全保护,避免用户信息泄露,同时建立跨行业协作机制,共同应对AI诈骗带来的挑战。

  4. 提高公众意识:普及AI技术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让公众了解AI诈骗的手段和防范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AI换脸诈骗案件的频发,既是对技术发展的警示,也是对法律规制的考验。只有通过技术、法律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这一新型犯罪,保护公众的财产安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