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焖鸡米饭在上海“失宠”:从“顶流”到“掉队”的市场困局
黄焖鸡米饭在上海“失宠”:从“顶流”到“掉队”的市场困局
2024年,一则“顶流黄焖鸡为啥没人吃了”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了人们对这一昔日快餐王者的关注。数据显示,全国黄焖鸡米饭相关企业注册量从2018年的7519家降至2023年的5014家,降幅超过33%。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黄焖鸡米饭的市场表现同样不容乐观。
市场困境:从“顶流”到“掉队”
作为黄焖鸡米饭的发源地之一,上海见证了这一快餐品类的崛起与衰落。2011年,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在上海开设第一家门店,迅速凭借其独特的口味和便捷的用餐体验走红。然而,好景不长,黄焖鸡米饭很快遭遇了发展瓶颈。
据统计,上海地区的黄焖鸡米饭门店数量已从2017年的高峰期下降了近40%。一方面,由于市场饱和,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导致单店客流量持续下滑;另一方面,消费者对黄焖鸡米饭的品牌认知度不高,影响了其市场竞争力。
品牌危机:头部企业陷入困境
作为黄焖鸡米饭的领军品牌,杨铭宇在上海的经营状况令人担忧。2024年9月,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因食品安全问题登上热搜。河南郑州一公司订购的51份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导致20人食物中毒,其中6人住院治疗。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品牌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漏洞,也反映了其在品牌建设上的短板。
据统计,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在上海的门店数量已从2017年的近500家降至2024年的300多家,降幅超过40%。品牌力弱、负面新闻频发,使得消费者对杨铭宇的信任度持续下滑。相比之下,沙县小吃、兰州拉面等传统小吃品牌却在上海市场表现稳健,门店数量持续增长。
消费者反馈:品质下滑引发担忧
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费者对黄焖鸡米饭的评价趋于负面。有用户表示:“以前很喜欢吃黄焖鸡米饭,但现在感觉品质越来越差,鸡肉口感发柴,汤汁也不够浓郁。”另一位用户则提到:“价格越来越贵,但分量却越来越少,性价比实在不高。”
预制菜的大量使用也被认为是黄焖鸡米饭品质下滑的重要原因。有消费者反映:“现在吃到的黄焖鸡米饭更像是‘科技产品’,完全没有以前现炖的味道。”这种工业化生产方式虽然提高了出餐效率,却牺牲了菜品的口感和新鲜度,最终导致顾客流失。
竞争加剧:传统小吃抢占市场
在上海这座美食荟萃的城市,黄焖鸡米饭正面临着来自各方的竞争压力。沙县小吃、兰州拉面等传统小吃品牌凭借多样化的产品和稳定的品质,持续吸引着消费者。据统计,沙县小吃在上海的门店数量已超过800家,兰州拉面馆更是多达1200多家,远超黄焖鸡米饭的门店数量。
与此同时,新兴快餐品牌如老乡鸡、老娘舅等也在快速崛起,进一步挤压了黄焖鸡米饭的生存空间。这些品牌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了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未来之路:转型还是退出?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黄焖鸡米饭品牌正谋求转型。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多元化经营,推出更多鲁菜经典菜品,以丰富产品线。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形象,也是各大品牌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上海餐饮市场,黄焖鸡米饭能否重获消费者青睐,仍有待观察。可以预见的是,只有那些真正重视品质、不断创新的品牌,才能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