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陕西70年:从十亿到万亿的跨越
数说陕西70年:从十亿到万亿的跨越
1952年,陕西全省生产总值仅为12.85亿元,而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已经突破3.38万亿元,创造了从十亿元到万亿元的历史性跨越。与此同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从1952年的85元增长到2023年的85448元,实现了近1000倍的增长奇迹。这些数据背后,是陕西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迁。
收入跨越:从711元到22528元的30倍增长
1990年,陕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711元,而到了2018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22528元,30年间增长了30.7倍。城镇居民收入更是连上新台阶,从1978年的300多元增长到2023年的46821元,农村居民收入也从1978年的100多元增长到2023年的18199元。
收入的增长带来了消费水平的显著提升。2023年,陕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5576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1729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100多倍和200多倍。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以吃穿为主的生存型消费转向以享受和发展为主的品质型消费。
经济崛起:非公经济撑起“半壁江山”
陕西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非公有制经济的崛起。1997年,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仅占全省GDP的26.7%,而到了2023年,这一比例已经提升到50.5%,非公经济总量达到17057.17亿元,是2011年的2.8倍。
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就业和创业热潮。2023年,全省实有个体工商户417.39万户,比1997年的77.47万户增长了4倍多。在全省近90个国民经济行业中,非公经济已经成为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领域,非公经济占比超过70%。
生活质变: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
收入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2023年,陕西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降至28.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30.1%,分别比1978年下降了30多个百分点。
居住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3年,陕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9.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5.5平方米,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近5倍和近4倍。家电普及率大幅提高,2023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45辆、空调150台、电脑80台,而这些在70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奢侈品。
教育和医疗条件也显著改善。2023年,陕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3.8%,比1949年提高了60多个百分点。全省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7张,比1949年增长了近10倍。
70年的沧桑巨变,见证了陕西从一个经济落后、民生艰难的省份,发展成为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人民生活迈向全面小康的现代化强省。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陕西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